-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C一2低能离子探测器标定测试
任琼英朱光武刘超张爱兵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摘要:TC.2双星低能离子探测器标定试验是对低能离子探测器物理指标,包括能量分辨率,角度分
辨等进行试验标定,本文详细叙述了试验方案并给出了试验初步结果。
关键词:角分辨、能量分辨率、离子源
(cmSrsec)~。用于探测极光区、极隙区和极盖区低能离子的三维分布函数、能谱和微分通
最。仪器定标试验是对低能离子探测器物理指标,包括能量分辨率,角度分辨等进行试验标定,双
星计划是一项国际合作项目,20 0 1年7月中国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ESA)签署了双向计划
合作协议。由于国内条件限制,根据中欧双方的协议和合作协议.我们的标定工作是在欧空局法
国CESR(法国空间环境辐射研究中心)的等离子标定设备对低能离子探测器进行标定。本文详细
叙述试验方案和试验初步结果。
1.仪器概述
1.1技术指标
表l般星低能离子探测器技术指标
功能 低能离子探测 备注
分析器类型 带顶盏的半球形静电分析器
检测元件
MCP
通量范围 ’10.一以妒(cm2srsec)。
能量范围 0.0瑚5Key ±15%范围
分析器常数 7.44
能道 16
极角道 8
水平角道 16
角分辨 22.50×22.50
接受角 5.90x22.50
25S
瞬时视场 5.9。x1800
时间分辨 4sec
空间分辨 卫星在2个自旋周内的飞行距离
几何因子 8.10xlO。E(cm。2srsec)。 未计MCP的效率
数据率 “3kbps,
重量 3,92kg+O.0.08kg
功率 MCP未接高压的功耗:3.4+0.4W*
MCP接高压的功耗:4.0+0.5W
表2.双星低能离子探测器能道划分
能档 1 2 3 4 5 6 7 8
能蜓 50 75.7 115 173 262 396 60l 909
(ev)
高压 6.7 10.2 15.4 23.3 35.2 53.3 80.7 122.1
(V)
能档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量 13752081315047677214109161652025000
(ev)
高压 184.8279.6423.1640.3969.01466.52219.2
3358.4
(V)
由于试验设备的限制,我们仅对l~7能档进行了标定
2.定标方案
2.1标定内容:
探测器的能量响应范围、能量分辨率及能散度
角响应及角响应因子:
2.2标定参数:
srsea)。1
离子探测通量范围:’10i一109(cm2
离子探测能量范围:0.05__25Kev、±15%范围;
能道:16:
256
极角道:8;
23标定设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膜下滴灌技术对阿克苏花生产量的影响机制.docx VIP
- 美国临床实验室对临床质谱方法的质量管理要求.docx VIP
- 船用 6135 柴油机的维护要点.docx VIP
- GKGG5全自动印刷机操作规范标准1行业资料国内外标准规范.docx VIP
- 国标图集06J505-1 (1)-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电子版下载 2.pdf VIP
- 《花生膜下滴灌技术》课件.pptx VIP
- 公众号管理应急预案.docx
- 花生膜下滴灌技术.ppt VIP
- 2024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