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届全国太赫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W 波段波导-共面线-探针过渡设计
张萧、姚瑶、胡江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摘 要:共面线是毫米波集成电路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传输形式[1-2] ,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W
(75GHz-110GHz)波段波导到共面线的探针过渡结构,设计中采用E面探针结构实现带过渡,基于四
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阻抗匹配原理[1],使用HFSS软件进行仿真和优化。设计中为进一步实现良好
的带内阻抗匹配,减小电磁波泄露[3],将共面线地平面引入波导内,经过仿真优化,在75GHz-110GHz
带宽(相对带宽:37.8% )内回波损耗大于21.8dB ,插入损耗小于0.08 dB 。
关键词:毫米波波导探针过渡共面线
The design of W band waveguide to coplanar line probe transition
Xiao Zhang 、Yao Yao 、Jiang Hu
Fundamental Science on EHF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Abstract: Coplanar line is a considerably important transition form in millimeter wave integrated
circuit. This paper, using E-pane probe structure, introduces a W (75GHz -110GHz) band rectangular
waveguide to coplanar line probe transition for wideband usage. Based on one quarter wavelength
impedance matching principle, 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 ( HFSS ) software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optimize the transition structure. In order to better the insertion loss the ground plane of
coplanar extends to the inside of the rectangular waveguid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sertion loss is less than 0.08dB, correspondingly, the return loss is more than 21.8dB from
75GHz-110GHz(relative band width : 37.8%).
Keywords :millimeter wave ,waveguide, probe-transition, coplanar line
1 引言
在使用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 )的毫米波接收系统中,对各个MMIC之间的连接很多采用
的是共面线,而现有的很多毫米波测试系统采用的是矩形波导口,这就要求在使用MMIC 的系统中寻
找一种高性能的共面线到矩形波导过渡[4-6] 。波导-探针-共面线过渡由于具有低损耗、宽频带、结构
简单、体积小和可靠性高等优势而被广泛采用。
2 波导—共面线—探针过渡模型结构分析
波导-探针-共面线型过渡结构是从同轴探针发展而来,能使在波导中传播的电磁波以垂直和平行
共面线法向的方式与共面线相连,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传输损耗小,并且装卸方便。波导-探针-共
面线型过渡结构通过一段起耦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2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1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3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7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1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2教学单元活动方案1.docx VIP
- 京瓷哲学手册.pdf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3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5教学单元实施计划.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6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