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不能犯的处罚.doc
试论不能犯的处罚
?
作者:张岩??单位:北京警察学院
?
摘? 要:本文首先对刑法学界关于不能犯可罚性的几组争论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其具备可罚性
的可靠依据。作者进而提出不能犯的处罚原则,分析影响其定罪量刑的主要因素,并主张在法定从轻的基
础上对其罪责进一步评价以求客观公正。最后作者结合本文论述的处罚原则,试对司法实务中涉及不能犯
的问题提出处置意见,以期研究成果能具实践意义。
?
关键词:不能犯?? 未遂?? 可罚性?? 处罚
?
Exploration on the Punishment of
Impossibility Attempt
?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bate on the penalizability of impossibility attempt among the Criminal Law researchers, and examines the foundations for corresponding penalties. It then advances the punishment principles, analyses the primary factors in judgment discretion and conviction of impossibility attempt, and proposed that on the principle of lighter punishment and for justice and objectivity further discretion should be sough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key issue of punishment and pursue the practicality of this research, the author then concludes with a proposal of legal procedures in penalizing impossibility attempt.
?
Key words: Impossibility attempt?? Unaccomplished offense?? Penalizability?? Punishment
一、引言
?
在刑法理论上,不能犯又称不能犯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因事实认识错误,其行为不可能完成犯罪,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情况。不能犯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工具不能犯,即犯罪分子使用了按客观性质不能产生其所追求的犯罪结果的工具,以致犯罪未得逞。二是对象不能犯,即犯罪分子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当时并不存在,或因具有某种属性而使犯罪行为不能达到既遂。[1]目前,刑法学术界对于不能犯是否具有可罚性,不能犯的处罚依据及原则存在较多争议,由此导致不能犯在法律适用中的诸多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如杀害尸体的行为是否构成不能犯;不能犯是否应较能犯未遂从轻或减轻处罚等。笔者认为,对不能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刑法学理论,同时对司法实践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而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达到上述目的。
?
二、不能犯可罚性的争议
?
不能犯在我国传统理论中是作为可罚的未遂犯的一种类型而存在的,对于不能犯可罚性依据的探讨离不开
对未遂犯本质论的理解。
如果说,刑法以处罚既遂犯为原则,那么对未完成形态之一的未遂犯的处罚,就可以认为是刑罚权适用的
扩张。但问题在于,理论界就刑罚为何扩张其适用范围从而处罚未遂犯等围绕未遂犯的处罚依据、未遂犯
的本质等相关问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主观未遂论与客观未遂论、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规范
违反说与法益侵害说这几对矛盾一直处于争论中。对这种未遂犯本质或处罚根据的论争,不仅影响着未遂
犯的成立范围和可罚范围,同时也决定着不能犯可罚性的有无。[2]
(一)主观未遂论与客观未遂论
主观未遂论的基本内容就是把未遂犯的处罚根据解释为行为人的意思或性格的危险性之外部表现。[3]因
此,作为该种未遂理论的必然归结,未遂犯既然在行为人的犯意上与既遂犯没有差别,就应该得到同等处
罚,同时在不能犯的问题上,也将否定其不可罚的立论。客观未遂论的基本思路是在行为的客观面中寻求
未遂犯的处罚依据。主张只有当构成要件所保护的法益面临危险时,才存在未遂犯的可罚性问题,据此,
预备与未遂的区别在于危险性的程度不同,从而在可罚性的“量”上限定了未遂犯的成立范围,同时根据
危险性的有无即从可罚性的“质”上否定了绝对不能犯[4]的可罚性。[5]
主观未遂论与客观未遂论的争论焦点在于是从行为人的主观犯意还是从其实施的具体行为确定其罪责。前
者主张未遂与既遂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