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春玉米区热带种质利用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春玉米区热带种质利用研究.doc

东北春玉米区热带种质利用研究 东北地区是中国玉米主产区之一,玉米面积6.0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10%。素有中国玉米带之称。自建国以来,本地区玉米品种更新经历了地方品种,品种间杂交种,双交种,单交种四个阶段。每次更新使玉米产量提高5%~20%。自70年代推广单交种以来,先后推广了吉单101、中单2、丹玉13等品种,为该区玉米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这些品种应用期过长,品种混杂种性退化等原因,在生产中表现已远不如推广之初。新选育的吉单159、丹玉21、铁丹10等品种产量虽然略有所提高,但适应性、品质、抗性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进一步高产的关键性状——耐密性上,与美国等育种水平较高国家的品种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玉米种质贫乏研究深度不够造成的。近几年由于生产中骨干自交系已反复杂交和多方向选择,血缘关系有些复杂,系铺关系已不太清楚,遗传基础狭窄问题更加突出,导致近年育成的新品种产量与10年前育成品种相比进展不大,仅仅抗性等性状有所改进。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光能利用率高,品质优良的品种,但仅靠现有种质为基础材料,难以育出适应高投入的突破性的品种。因此必须广泛征集不同生态区的玉米种质,对其深入研究,以全新的育种思路创新玉米育种素材,拓宽遗传基础。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981-1995年先后从泰国,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入275份种质,经温光反应鉴定筛选出SuwanⅠ、CML40等优良种质用于进一步试验。常规种质以目前生产中骨干自交系Mo17、B73、5003、黄早4、340为基础素材。 1.2 田间试验方法 将275份热带亚热带种质先后在南宁、公主岭、海南3个地点种植,鉴定筛选出温光反应相对钝感,优良性状较多的种质纳入研究计划。将热带种质在海南育种基地与温带种质杂交,配制出杂交和回交种子,在北方种植研究。群体混粉加工种植6行区,行长5米,混粉50株以上。自交选择种植单行区,行长5米不设重复。种质类群划分随机区组设计,2行区,3次重复,小区面积7.0平方米。由于有些热带种质及热带种质×热带种质杂交组合北方不能正常成熟,于1999年和1999年冬分别在北方公主岭育种圃和海南南繁基地同时种植,每区收获5株考种。 1.3 测量方法 茎秆韧皮强度测定一美国CHATLLON N.YUSA-TYPE719型硬度计测定,每区测5株。叶绿素测定用乙醇丙酮法,丙二醛含量用张宪政提供的方法测定,茎秆粗度用游标卡尺测量长短轴。 结果分析 2.1 热带种质温光反应鉴定 经种植观察,鉴定筛选,结果表明适应短日照高温低纬度地区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高纬度北方种植高度一般较短日照条件下增加0.1~3.0倍(公主岭),株高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叶片数的增加,节间伸长的贡献也较大。研究还表明,热带种质对光照反应敏感,其敏感程度雌穗大于雄穗,穗位大于株高行粒数大于穗行数。但不同材料间差异显著。 2.2 苗期净同化量分析 苗期净同化量反应出一个品种的早发性。早发性好,苗期净同化量大,前期迅速繁茂形成较大光合叶面积,减少光能损失,有利于高产。由表1可以看出,温带种质*温带种质(简称温*温下同)苗期净同化量最高,热带种质*热带种质(简称热*热)次之,热带种质*温带种质(简称热*温)最低,但后二者差异很小。从地上和地下净同化量对比分析可知,地上和地下表现趋势相反,温*温苗期地下生长量大,地上小。热*热地上大地下小。热*温居中。由此说明热*热的净同化量主要用于地上部生长,有利于地上光合叶面积的增加,提高前期光能利用率。前期地下部生长量少,可能是对低温反应的一种表现。温*温苗期光合净同化量主要用于地下生长,可能是春季干旱条件下,对干旱的一种适应反应。从总净同化量看,苗期热*温并不存在明显优势。 表1 苗期净同化量(6月14日取样) 单位:g 品种类型 地上净同化量 地下净同化量 全株净同化量 热*热 5.566 1.900 7.466 温*温 5.490 2.164 7.658 热*温 5.503 1.944 7.447 2.3 茎秆韧皮强度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决定茎秆品质的主要性状茎秆韧皮强度,不同材料间杂交明显不同,热*热最高,热*温次之,温*温最低。说明热带种质对改良茎秆品质,提高抗倒能力极有利用价值。从变异幅度看,温*温的范围最小并且上限最低。因此可以认为仅靠温带种质大幅度改良当前玉米种质的茎秆强度,有一定难度。 表2 茎秆韧皮强度 kg/0.01㎝2 项目 热*热 热*温 温*温 平均值 8.758 6.205 3.657 变幅 5.12-12.15 3.32-9.52 2.14-5.08 2.4 茎秆粗度分析 茎秆粗度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