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结核药物治疗进展.doc
抗结核治疗新进展
概述
自1882年,Koch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致病菌以来
已有一个多世纪
但结核病至今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概述
AIDS的流行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增多
贫困
人口增加
移民
全球疫情:
1、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2、印度、中国、俄罗斯、南非、秘鲁等22个国家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性国家,80%结核病例集中在这些国家。
我国疫情特点
1、高感染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
0.72%/年,
全国近半的人口曾受结核分枝杆菌
感染
2、高肺TB患病率:2000年活动肺TB
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率 病例数
肺TB患病率 367/10万 500万
涂阳肺TB患病率 122/10万 150万
菌阳肺TB患病率 160/10万 200万
疫情
死亡人数多 13万/年
地区患病差异大
一、结核药物历史
结核化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
结核药物历史
1944年SM问世,
当时单用SM治疗肺TB2-3月后可使肺TB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吸收,并可痰菌阴转。
1946年发现PAS加用SM,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
1952年ANH发现后,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标化”化疗方案,既INH+AM+PAS,疗程18个月-2年。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药性将PAS替换为EMB。
70年代RFP在临床应用,及PZA重新认识出现了短程化疗。
二、抗结核药物的分类
1、基本抗结核药物:WHO提倡用的基本药物有INH、RFP、PZA、SM、EMB、TB1(氨硫脲)。
2、二线抗结核药物:卡那霉素(RM)、丁胺卡那霉素(AK)、卷曲霉素(CPM)、对氨柳酸(PAS)、乙硫异烟胺(ETH)、丙硫异菸胺(PTH)、环氨酸(CS)、以及抗结核新药。
三、短程化学治疗
(一)英国胸科学会的研究显示2HR2S or 2HR2E的强化期继之4月HR持续期,2年复发率各为1/125例,3/132例,我国全国结核病化疗研究协作组也进行了多批临床研究,取得同样结果,得到职上共识:
6月方案是高效的、可行的、安全的、HR2是短化疗强化期的核心药物,必要时也可加用EMB or SM,如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P2A者,则疗程以8-9月为宜。
(二)结核化疗微生物学目的
1、杀灭繁殖跃菌以控制疾病,减少住染性——早期杀菌作用(Early bactericidal cativity, EBA)。
2、杀灭慢性生长菌,减少复发至最低限度——灭菌作用(Steriliaing activity)。
3、预防药物耐药性产生。
(三)化学治疗生物学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根据其代谢状态分为A、B、C、D群。
A菌群:快速繁殖,大量的A菌群多位于巨噬细胞外和肺空洞干酪液化部分,INH、RFP,对其有强杀菌活性,SM次之。
B菌群:生长缓慢结核菌群,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和空洞壁坏死组织中,P2A对其有灭菌活性,RFP次之,ZNH对有抑制活性。
C菌群:间隙生长菌群,常存在于闭合干酪灶内,氧供应差的环境内,仅RFP对其有杀菌活性。
D菌群:完全休眠菌群,各种抗结核药物均无效。
(四)抗结核药物的早期杀菌作用
早期杀菌作用指在治疗开始0-14天内,尤其0-2天内杀灭生长旺盛菌的活性。
Jandnni等观察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0-14天中结核菌活菌数的变化,发现在开始治疗的2天痰菌量迅速下降,以后12天则十分缓慢,不同药物间有显著差异,其中以ZNH最强,其次为RZP、SM等。
(五)抗结核药物灭菌作用
指尽可能杀灭病灶中的结核菌(B菌群及C菌群)的活性。
临床上根据化疗2月未痰菌培养阴转率以及化疗停止后的复发率而决定其灭菌活性,RFP、P2A具有最强灭菌活性。
四、间隙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