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节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及原理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柴油机供给系的作用是贮存、滤清柴油,
根据柴油机不同的工况要求,按其工作顺序,
定时、定量、定压并以一定的喷油质量将柴油
喷入燃烧室,并与空气迅速混合燃烧,再将燃
烧后的废气排入大气。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由燃油供给、空
气供给、混合气形成及废气排出装置组
成。如图4-1所示。
图4-1 柴油机供给系的组成示意图
1-喷油器 2- 高压油管 3-回油管 4-柴油细滤清器5-喷油泵
6-供油提前自动调节器 7-输油泵 8-柴油粗滤清器 9-柴油箱
二、柴油机供给系的工作原理
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依靠输油泵的作用
不断地将油箱中的柴油吸出,并经柴油滤清器
滤去杂质后,输入喷油泵的低压油腔,通过柱
塞和出油阀将燃油压力提高,经高压油管输送
到喷油器,燃油呈雾状喷入燃烧室,在燃烧室
内形成混合气。由于输油泵的供油量大于喷油
泵所需供油量,过量的柴油便经回油管回到滤
清器或油箱。
从柴油箱至喷油泵入口处这段油路中的油
压是由输油泵建立的,一般为0.15 ~0.3MPa ,
故这段油路称为低压油路。从喷油泵到喷油器
这段油路中的油压是由喷油泵的柱塞和出油阀
建立的,一般在 10MPa 以上,故称此段油路为
高压油路。
在柴油机燃油供给装置维修和装配后,
必须将柴油机整个油路中的空气排除,使柴
油充满喷油泵,为此在输油泵上装有手动油
泵,以满足油路中的空气排除。喷油泵凸轮
轴的前端与供油提前器连接,后端与调速器
组成一体,它们分别起喷油定时和喷油量的
自动调节作用。
第二节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室
一、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根据气缸中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特点,可
将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按曲轴转角划分
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备燃期 即喷油始点A至燃
烧始点B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备燃期的长短是影响柴油发动机工作粗暴程
度的重要因素。
2、第二阶段为速燃期 即燃烧始点与气
缸内产生最大压力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
角。
3、第三阶段为缓燃期 即从最高压力点
至最高温度点为止的曲轴转角。
在此阶段,燃气温度继续升高,但由于氧气
减少,废气增加,燃烧条件变差,故燃烧越
来越慢。喷油过程一般在缓燃期内结束。
4 、第四阶段为后燃期在此期间,压力和
温度均降低。
由于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较差,且柴油
机混合气形成时间极短,使得柴油难以在燃烧
前彻底雾化蒸发并同空气均匀混合,即柴油机
可燃混合气的品质较差。因此,柴油机采用较
大的过量空气系数,使喷入气缸的柴油能够燃
烧得比较完全。
为改善混合气形成条件,不致出现太长的
备燃期,保证柴油机工作柔和,除了选用十六
烷值较高的柴油,采用较高的压缩比(15 ~
22 ),以提高气缸内空气温度,促进柴油蒸发
等,还要求喷油器必须有足够的压力,一般在
10MPa以上,以利于柴油的雾化。此外,在燃
烧室内形成强烈的空气运动,促进柴油与空气
的均匀混合。
二、燃烧室的结构
由于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均
在燃烧室中进行,所以燃烧室的结构将
直接影响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对燃烧
室的要求,一是配合喷油形成良好均匀
的混合气,改善燃烧,二是要求燃烧室
的结构紧凑,以减小散热损失,提高热
效率。
柴油机燃烧室的种类较多,通常
分为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
两大类。
1、统一式燃烧室
统一式燃烧室是由气缸壁和凹形活
塞顶与气缸盖底面所包围的单一内腔构
成,这种燃烧室一般用于多孔喷油器将柴
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射油束的形
状和燃烧室形状的配合以及燃烧室内的空
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可燃混合气,故此
种燃烧室又称为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常见的统一式燃烧室结构型式有ω形
燃烧室、球形燃烧室和U形燃烧室,如图
4-2所示。
a )ω形燃烧室 b )球形燃烧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汽车电器实训 第2版 教学课件 郝军 主编 3第三章、电源充电系统.pdf
- 汽车电器实训 第2版 教学课件 郝军 主编 4第四章、汽车起动系统.pdf
- 汽车电器实训 第2版 教学课件 郝军 主编 5第五章、汽车仪表系统.pdf
- 汽车电器实训 第2版 教学课件 郝军 主编 6第六章、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pdf
- 汽车电器实训 第2版 教学课件 郝军 主编 7第七章、汽车刮水系统.pdf
- 汽车电器实训 第2版 教学配套课件 郝军 主编 1第一章、汽车电路的电气与电子元件.pdf
- 汽车电器实训 第2版 教学配套课件 郝军 主编 2第二章、汽车电路基础.pdf
- 汽车电器实训 第2版 教学配套课件 郝军 主编 3第三章、电源充电系统.pdf
- 汽车电器实训 第2版 教学配套课件 郝军 主编 4第四章、汽车起动系统.pdf
- 汽车电器实训 第2版 教学配套课件 郝军 主编 5第五章、汽车仪表系统.pdf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