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制图基本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园林制图基本知识 一、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1.图板:与图纸幅面相适应分0、1、2、3号等,常用的是一号和二号。粘贴图纸时尽量用透明胶,不要用图钉固定。 2.丁字尺:有机玻璃或木制,由尺头和尺身组成。其用途是画水平线。顺序为自上而下。注意:不要用丁字尺的下边画线,也不许把尺头靠在图板的上、下、右边画铅垂线或水平线。丁字尺用完后应挂起保管,保证尺身平直。 3.三角板、圆规、分规: 4.铅笔:有H、B两种类型。H表示硬,B表示软。B、H前面数字越大表示愈软、硬,HB表示适中。画图时一般用2H、3H画底稿,用HB、B描粗。 5.比例尺:常用的是三棱尺。上有六种比例(1:100、1:200、1:300、1:400、1:500、1:600) 6.曲线板:用来画曲线。 二、图纸介绍 1、图纸幅面 ? b—图纸宽度 l—图纸长度 c—非装订各边到图框线的距离 a—装订宽度(横式图纸左侧边,竖式图纸上侧边到图线框的距离) 2.标题栏(图标)及会签栏 位置见图。其中标题栏长度180mm为长边长度,短边长度30-50mm为;会签栏的尺寸为75mm*20mm,栏内应填写会签人员的专业、姓名、日期;一个会签栏不够时,可加一个,两个并排,有时可不要会签栏。 三、制图标准 1.线条类型和交接(附图) 制图中常见的线型有:实线、虚线、点划线和折断线,它们在线条图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制图中的图线应以可见轮廓线的宽度为基本线宽,其标准可选用0.18mm、0.25mm、0.35mm、0.5mm、0.7mm、1.0mm、1.4mm和2.0mm八种线宽,线宽的递增比例为根号2,与图纸幅面变化一致。一般来说同一张图纸相同比例的各种图,应选用相通线宽组。 C.两圆或圆弧相接时,先作两圆半径之和的线段,然后分别以线段端点为圆心作圆或圆弧,使相接部分吻合,以免相接部分线条变粗。 D.直线与曲线相接应先作曲线,后接直线。粗细应一致,接点应平滑。 E.所绘图线不应穿过文字、数字和符号,若不能避免时应将线条断开,保证文字、数字和符号的清晰。 F.字母、数字和文字 G.标注和索引 标注要醒目,索引要便于查找。 引出线宜采用水平方向或与水平方向成度30、45、60、90度的细实线,文字说明可注写在水平线的端部或上方。 指北针用细实线绘制,图的直径为,指北针尾部的宽度为3mm。 四、三视(面)图 三视图分别是向正立投影面V 、水平投影面H 和侧立投影面W投射,得到物体的正面投影、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其中正面投影称正立面图,水平投影称平面图,侧面投影称左侧立面图。 物体的一个投影也叫做视图。 四、绘图方法和步骤 1、绘图前的准备工作 阅读有关文件和资料,了解所要绘制图样的内容和要求。 准备好绘图仪器和工具,把图板、三角板、丁字尺擦干净,铅笔修好。 把图纸固定在靠近图板左下角的位置,下边距图板边缘至少丁字尺身的宽度,用透明胶带将图纸四角固定在图板上。 2、画底稿:要求用轻而细的线条画出。底稿上的虚线和点划线的线段和间隔要合乎规格。底稿用2H、3H较硬的铅笔绘制。 画底稿时首先要画出图幅边线、图框和标题栏,然后选择图的比例,并根据图形最大轮廓范围结合标注尺寸的需要进行图位布置,使各个图形匀称的分布在图幅内。 画图形时先画图形的对称轴线、中心线和主要轮廓线,再逐步画出各图的细部,最后画尺寸界线和尺寸线。底稿画完检查无误后,擦去不必要的线条。 3、描深:底稿一般用软铅笔描深。描深实线、虚线时,一般用HB、B铅笔;描深细实线、点划线时,用H、2H铅笔。描深用的圆规铅芯用B、2B较合适。 描深的顺序是先曲后直、先实后虚、先粗后细。图形描深完毕后再填写尺寸数字和书写文字。 4、最后检查全图。 五、徒手作图 六、透视基础知识  透视图:利用中心投影法绘制的接近人的视觉印象的图样,使人有亲临其境、目睹实物的感觉。 中心投影: 投影线自投影中心发散,相当于人眼视线观察物体,所得投影立体感强。 ? 1、?透视的基本规律  A、随着距画面的远近变化,相同体积、面积、高度和间距的物体呈现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和近疏远密的特点。  B、与画面平行的确 直线在透视图中仍与画面平行。这类平行线在透视图中仍保持平行。 C、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消失感,这类平行线在透视图中趋向于一点。 2、透视图的种类(光盘6-8) 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当空间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形成的透视。适用于表现较大且对称的景物。如门廊入口或室内透视。 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