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2-2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3.docVIP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2-2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2-2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3.doc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2-2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在湖南汩罗县玉笥山上的祠堂,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它颂扬的是(  ) A.司马迁 B.屈原 C.李白 D.苏轼 【答案】B 【解析】题目中提出了“湖南汩罗”“《离骚》”“诗赋”“楚国”等关键字词,自然可以和屈原联系起来。 2.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  ) ①“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不可能研究过③④。 3.某同学在图书馆借阅了以下图书:《柳毅传》《碾玉观音》《西游记》《金瓶梅》等,你认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明清时期的文学 B.中国古代的小说 C.中国古代的诗词 D.宋元明清的艺术 【答案】B 【解析】这位同学借阅的图书都属于中国古代的小说作品,而且包括唐、宋和明清时期,显然,A、D两项在时间上是不符合的,C项在内容上与题干不符。 4.(2012·济南)《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先河的是楚辞,排除C项;《诗经》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没有反映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排除D项;据“归于正诚”等信息可知B项正确。 5.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富国强兵 【答案】D 【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当时是战国时期,战乱频繁( 浪漫主义,这时期没得到体现 ) 。再结合屈原本人,他所写的诗大多都是抒发爱国情怀的。 诗题《思美人》即是“灵修美人以媲于君”的体现;“美人”在诗中毫无疑问是指楚君主,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女。(至于是哪位君主——怀王抑或顷襄王,历来有争议)屈原撰写此诗的目的,就是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赖而实现理想,即富国强兵。 6.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我之所以要搞唐诗证唐史,……(是因为)文章合为时而作,所以唐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这反映出他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 A.诗文证史 B.考古证史 C.文物证史 D.图像证史 【答案】A 【解析】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从材料中“唐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可知陈寅恪先生用诗文证史。其它选项与题目中的“唐诗”关系不大。 7.右图为一只四系瓷瓶,盛酒器,上饰“……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关于其制作的可能时代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 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这应当是秦朝作品 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这应当是晋代作品 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这应当是唐朝作品 D.所饰作品为小令,元代开始盛行,这应当是元代作品 【答案】D 【解析】本题判断的重点是作品内容而不是书法,A、B两项起到了迷惑作用,A项秦代和B项晋代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作品内容,C项“作品为诗歌”说法也错误。酒器上所饰正确的应是元曲中的散曲(包含小令等),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