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 豆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王 群 内容提要 概述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大豆高产的主要条件 大豆的产量与品质 大豆高产栽培管理措施 大 豆 概 述 大 豆 概 述 大豆概述 大豆概述 大豆概述 大豆概述 大豆的生产概况 大豆概述 大豆概述 大豆概述 大豆概述 大豆概述 大豆形态结构 大豆形态结构 大豆的茎 大豆的茎 大豆的叶 大豆的花 大豆花的构造 大豆的花具有典型蝶形花的构造。 由苞片、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花色分紫花和白花 . 上午开花多 ,每朵花开放时间大约2h左右。开花与外界条件有关。 大豆的荚和种子 大豆花荚脱落 大豆生长条件 大豆产量与品质 大豆的吸收与分配 大豆低产原因 大豆的品质 大豆的品质 大豆的品质 大豆轮作倒茬 2.落花落荚的原因 内部原因 有机营养缺乏 土壤养分不足或N肥过多 外部原因 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 光照不足(低于8000Lx) 温、湿度过高(29℃,100%) 病虫危害 综合的防治技术措施: 选用多花多荚的高产良种; 合理密植; 始花期追施速效氮、磷肥,合理进行灌排; 采用生长调节剂; 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第三节 高产大豆的条件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光照 1.光照强度 喜光作物 2.日照长度 对日照长度反应敏感的作物 (二)温度 喜温作物,全生育期内所需要的≥10℃的活动积温 1600-3200℃ ; 不耐高温 ,超过40℃,着荚率减少57%~71% 。 (三)降水 产量高低与降水量多少有关 ; 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6~9月份的降水量在435mm以上 可满足大豆需要。 (二)土壤条件 1.土壤有机质、质地和酸碱度 大豆比较耐瘠薄 ,大豆不耐盐碱 ,pH宜在6.5~7.5之间 。 2.土壤的矿质营养 需要矿质营养的种类全, 主要是N、P、K、Ca、微量元素。 3.土壤水分 大豆需水较多,不同大豆品种的耐旱、耐涝程度不同。 形成1g豆需水580~744g 第四节 大豆的产量形成和品质 一、大豆的产量形成 (一)大豆产量构成因素 子粒产量(kg/hm2)=[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粒重(g)]/1000 (二)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 1.大豆的光合作用 (1)光合速率 C3作物,光合速率高峰出现在结荚鼓粒期 (2)光呼吸 大豆的光呼吸速率比较高 ,占净光合速率的1/3左右;导致光合产物积累的减少。 2.大豆的吸收作用 (1)水分吸收 靠根尖附近的根毛和幼嫩部分吸收。 (2)养分吸收 幼苗至成熟期间,叶片、叶柄、茎秆和荚皮中的氮、磷、钾百分含量基本呈递降趋势。子粒中的N是渐升的,养分吸收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 3.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 (1)叶面积指数 增大LAI,提高产量,大致呈一抛物线,结荚初达最大。 (2)生物产量 生物产量形成可分为三个时期:指数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稳定期 。 (3)物质分配:大豆的腋生花和花序主要由同节位叶片供应同化物 。 4、大豆低产原因剖析 从产量机理分析: 1.成分不同。禾谷类作物的子粒成分以淀粉为主,大豆则以脂肪和蛋白质居多。(耗能多,根瘤菌也耗光合产物的20%) 2.叶片分布位置不同。禾谷类作物后期的功能叶分布在上层,受光良好,而大豆则分散在各层,易落叶,光合产物受局部定向限制。 3.各层受光不合理,花荚脱落率高。 大豆叶片水平分布,叶片相互遮蔽,透光差,落荚率高达70%左右。 4.大豆的光呼吸高 光合固定20~50%的二氧化碳被消耗 5.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竞争 6.源库关系复杂 二、大豆的品质 (一)大豆子粒蛋白质的积累 蛋白质含量为40%,开花后10~30d,氨基酸增加最快 ,之后转入蛋白质积累。 (二)油分的积累 子粒的油分含量在20%,其中不饱和酸约占85% , 种子发育初期,先形成游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形成较早,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较迟。 (三)影响大豆子粒蛋白质和油分积累的因素 1.气候条件 蛋白质含量与大豆生育期间的气温、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日照和气温的日较差呈负相关。油分与之相反。 2. 地理纬度 原产低纬度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高纬度的大豆品种,油分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 3. 海拔高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