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文学发展的忧思
摘要:2001年中国年度文论选》(白烨选编)第二编登载了北师大教授童庆炳先生与美国教授米勒先生的对话《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与米勒先生对话》,它是童先生从四个方面批驳米勒先生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的论断。读后对两位先所言产生了一些疑惑.也促成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索。
关键词:对话当代文学发展忧思
1引言
当前全球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许多工作正通过电脑完成,大多数的人流连于电脑游戏中而无心纸质文本,而有些人却由于工作压力巨大无暇顾及文学作品。那么,在全球化时代,还有多少人在关注文学呢?文学确有消失的危险,在读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与米勒先生对话》一文之后,感慨大师们的见解,有一些对当代文学发展的思考。
2对当代文学发展的思考
白烨选编的(2001中国年度文论选》(以下简称《文论选》)第二篇是童庆炳先生写的《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与米勒先生对话》(以下简称《对话》)。童先生在第一部分:“极端的预言难于苟同”中驳斥了米勒先生关于“全球化”高科技会导致文学消亡的极端预言。我以为,不管是童先生的观点还是米勒先生的观点,现在预测文学和文学批评在全球化时代的命运尚为时过早。列宁有一个著名公式: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当今已不再能用电气化来描述人类的技术进步和物质文明,但是共产主义却遥不可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蒸汽机时代,列宁生活在电气化时代的初期。他们的至理名言当代应放在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全球化”,尤其是信息“全球化”,在将世界变成“地球村”之后,还会进一步把人类的生活变成什么样子,这是很难预料的。
童先生说:“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一文先引用了德里达《明信片》中主人公的话‘在特定的技术王国中,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米勒说这些话是‘骇人听闻’的,米勒对此也‘有焦虑’、‘有愤慨’、‘有担心’。”我以为米勒是太情绪化了,有点“艺术夸张”,带了太多的情感色彩。
在第二部分“文学和文学批评存在的理由”中,米勒先生认为文学消亡来自于媒体的变化,而童先生认为文学是人类情感表现的需要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文学只是存在的形式和表现方法不同而已,决不会消亡。在论证过程中,童先生写道,“文学存在于人类情感表现的需要。如果仍然把文学界定为人类情感的表现,文学就不会因媒体的进一步变化而消亡。”作为例证,童先生指出,在中国农村,民间艺人的故事会和山歌对唱还活跃;老祖母还在给孙子辈讲先辈流传下来的传说;北京的著名演员朗诵的唐诗宋词仍然吸引着许多男女老少。研究比较文学的荷兰教授佛克玛也补充说,节日里,他的同胞们还拥上广场听诗人朗读他们的诗作……。这些当然都是事实。不过,我认为存在不一定活跃。它们怎能与青少年们对流行音乐的如醉如痴,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迷恋网吧的忧心忡忡同日而语?我们现在已很难在印度影视中听到那些极富民族特色的印度音乐也很难在韩国影视中听到优美的三拍子歌曲。
我赞成童先生人类的情感与人类同在。但是表现和传递人类情感的某些形式并不一定永存。现在谁会唱《念奴娇》?谁又会唱《水调歌头》?上世纪80年代有人声称他们发现了“唐乐”,20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听到“唐乐”是什么样子。描写唐王朝的影视不少,我们听到片头片尾的主题曲多数还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流行歌曲。而且人们将清朝的马褂叫做“唐装”。现代人,除以古典文学为专业的“圈内人士”多数人读不懂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听不懂京剧,当然也就谈不上欣赏。国家花大力来挽救和振兴京剧,视她为国宝。可是,会不会有这么一天,我们不得不为她们唱挽歌。
“媒体”一词不应局限于信息传播的科学技术和相关的各种硬件。它包含人和人的活动。童先生指出,“媒体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的延伸”,“媒体与文学、哲学等是相互作用的,……”“文学对媒体的贡献是很大的。”“媒体也改造文学。”“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给电影电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后者更丰富多彩。某些文学作品也因电视而成了畅销书,但现在流行的电子传播文化以图像为其主要特征,更具直观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更多人“趋向于从图像去寻求审美娱乐。”看电视虽然缺乏阅读文字,呈现图像和理解玩味的阅读三部曲带来的审美愉悦,它的“短、平、快”却能适应当前迅速的生活节奏。免去了“三部曲”漫长的劳作也可以给他们疲惫的身心减轻一些负担。传闻一位报考北大文学研究生的学子只看过电视剧《红楼梦》却从没读过曹雪芹的原著也就不足为怪了。这当然有点突出,但现在年轻人爱阅读,有时间阅读,挤时间阅读,尤其是阅读长篇的人是日渐减少了。提笔写信的人更是越来越少。邮政让位于电信,E—mai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转换教师角色 丰富教育内涵.doc
- 转型期中国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doc
-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doc
- 自然教学中学生的“自行探究”能力的培养.doc
- 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doc
- 走进学生的动态生成.doc
- PBL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doc
- Web的安全威胁与安全防护.doc
- 班级民主化建设探析.doc
- 保荐人与被保荐人的法律关系探析.doc
- 02、第二章-电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数学.docx
- 信息技术-通信行业深度报告:AI驱动光铜共进,AEC等受益于高速短距连接需求.pdf
- 信息技术-看AIDC产业发展前景:AIDC拨云见日.pdf
- 2024观往知来-解构在华外企薪酬管理的挑战与未来.pdf
-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政治汇编:社会历史的主体.docx
-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政治汇编: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docx
-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政治汇编: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章节综合.docx
-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政治汇编:价值的创造和实现.pdf
-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政治汇编:社会历史的主体.pdf
- 我国住房租赁发展的痛点难点和政策建议.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