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东方蜜蜂的形态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pdf
第20卷第3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V01.20No.3
ofYunnan
2005年6月 Journal AgriculturalUniversity Jun.2005
中国东方蜜蜂的形态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谭 垦,张炫,和绍禹,周丹银
(云南农业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用形态学研究方法对中国的东方蜜蜂(A廊cerana)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东方蜜蜂的标本从中国大陆的
34个样点采集而来,这些样点代表了东方蜜蜂在中国大陆不同气候带或地理区域分布的不同类型。34个点共采
集了220群蜜蜂的样,每群蜂测定分析15只工蜂,形态的测定特征参照Ruttner1988年提出的测定标准进行。每
只蜂总共有38个测定的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
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国家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生活在吉林长白山温带阔叶林的东
方蜜蜂个体较大、体色较黑,与日本、韩国的东方蜜蜂较为相似;来自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东方蜜蜂(甘肃天水、
湖北和湖南)与云南北部、北京、尼泊尔的东方蜜蜂聚集为一类;而居住在南方热带季雨林如:福建、广东、广西和
云南部分南方的东方蜜蜂与低海拔巫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东方蜜蜂(越南、中国四川和安徽黄山)聚集为另一类;
云南南方如:景洪、思茅、河口、镇康、元江、屏边、蒙自草坝和开远的东方蜜蜂形成独特的一个分枝,与泰国和缅
甸的东方蜜蜂非常接近,同时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东方蜜蜂相邻;值得关注的是,来自高寒湿地的东方蜜蜂
(甘肃岷县)是目前在亚洲已经发现的东方蜜蜂中,其个体最大、颜色最深。在因素分析和集合分析里,它具有独
特的位置。
关键词:中国;东方蜜蜂;形态学;生物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05)03—0410—05
and of theChina
cegana(Fabr.)in
MorphologyBiogeographyap/s
TAN
Ken,ZHANGXuan,HE
Shao-yu,ZHOUDan—yin
BeeResearchIrlstitul把ofYunnan
(Eastern 650201,China)
AgrieultulalUniversity,Klmming
Abslract:The featuresof Fabr.inChinawl踮studied
morphological4p蠡ceratla usingmorphometrieal
feral semi 34
ofA.ceFo,ilawerecollectedfrom coloniesor domesticcoloniesin locations
methods.Samples
ofChina themain standard charactersrecommended
mainland,coveringecologic.1regions.38morphometric
Rutlneret measured.Thedatawere factor
by a1.(1988)wer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个关于视知觉不变性的层次网络表示与计算模型.pdf
- 一个基于HMM的动态手写签名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df
- 一个基于脑电波生物数据库精神病辅助诊断系统的需求与结构.pdf
- 一个基于软件设计模式的生物信息存储模式.pdf
- 一个生物种群的生存模型及其系统仿真.pdf
- 一个逆境诱导表达的水稻锌指蛋白基因的分离和鉴定.pdf
- 一株 Brevibacillus sp.的原生质球的制备及其对Cr(VI)的还原吸附效果分析.pdf
- 一株产氨浸铜细菌的分离与鉴定.pdf
- 一株产铁载体细菌的筛选及其与云母的相互作用.pdf
- 一株嗜酸化能异养菌Acidiphilium sp.的分离鉴定及其对Fe(Ⅲ)代谢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