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docVIP

山区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区不良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公路隧道工程中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所处工程地质条件、土壤结构类型与周边环境因素,并针对以上因素确定工程方案的设计依据。本文针对山区地质土壤的实际条件,分析公路隧道工程中遭遇不同地质、土壤结构条件下施工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不同地质 工程造价 影响 abstrac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should consider the type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soil structure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for the above factors determine the design basis for the proj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geology and soils in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actual conditions,analysis in highway tunnel engineering experience under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soil structure what are the key technology of construction, and targeted research and analysis. keywords:different geological,project pricing,influence.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构建公路隧道工程数量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其中山区包括高原、丘陵地貌占70%;截至2004 年底,我国已建成公路隧道2495座,总长1246km。由于所处山区地质、土壤结构情况较为复杂多变,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施工、设计随时需要调整,施工作业面窄、对工业化、机械化施工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下针对山区不良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具体论述。 一、洞口及不良地质条件下和大断面条件下隧道施工 1、洞口及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 (1)洞口段施工 包括:进洞前路堑施工,边仰坡的施工、洞口周围排水工程、洞口及进洞段衬砌等工程,早进洞、晚出洞; (2)洞内塌方处理 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撑、快衬砌、各工序紧跟。由于开挖断面积的增大,施工难度也急剧增加,特别是对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初期支护技术和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超前支护技术,提出来很高的要求。 2、大断面条件下隧道工程关键施工技术 (1)掌子面稳定性设计 在大断面条件下,如何控制掌子面的稳定性,减少和预防掌子面出现坍塌的风险,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通过各种不良地质地段时。 从风险的角度看,掌子面失稳有多种方式:掌子面挤出;掌子面拱部坍塌;上半断面拱脚下沉;底部鼓起等。从技术角度出发,预防和减少上述风险发生的主要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超前支护;扩大拱脚、设置拱脚锚杆或锚管;正面喷射混凝土和锚杆;底脚锚杆或锚管等。工程实践证实,在地质不良的地段,发展各种稳定掌子面的辅助工法并使之模式化是极为重要的。日本、意大利在这方面都做了极有成效的工作。 定义:以稳定掌子面和地层下沉为目的的拱形薄壳结构体。即:不仅沿隧道纵向具有梁结构的作用,在横断方向还具有拱形结构支护效果的支护。 (2)超前支护施工技术 在大断面的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需要加强。加强的途径有二。其一是改变过去采用的支护结构参数,如增加喷混凝土厚度,加密钢支撑间距等;这是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另一个方法就是改变材料的规格,例如高强度喷混凝土、高承载力锚杆等。第1种方法的后果,就是:加大了开挖断面积,这也是在同样净空断面积的条件下,我们的开挖断面积比较大的原因之一;第2种方法,是其他国家采用的主要方法。结果不仅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效果,也缩短了作业的时间。 隧道的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喷混凝土、锚杆、钢支撑或格栅超前支护; 二次衬砌包括仰拱及底板;临时支护:需要拆除的支护构件,如中隔壁等。 喷混凝土的几个关键性的性能指标:设计基准强度初期强度:附着强度;附着配比;回弹率;粉尘量。 ①设计基准强度 在一般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喷混凝土设计基准强度采用与衬砌混凝土强度相当的建议是可行的。另外应该指出,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喷混凝土规定中,很少有采用小于c25等级的喷混凝土。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应该提高喷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采用高强度混凝土也是合适的。 ②初期强度 一般说,喷混凝土是最先施设的,都希望它尽快地发挥作用,这是我们要求喷混凝土具有一定初期强度的目的;

文档评论(0)

ea238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