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目标检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目标检测.do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三国时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曹操统一了北方 B.曹魏推行了屯田制 C.水利的兴修和灌溉工具的发明 D.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2.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完成统一;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   A.均正确  B.均不正确  C.不正确正确  D.正确不正确   3.三至五世纪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最明显的特征是   A.民族融合通过封建化渗透、认同   B.黄河、长江流域均保持长期的统一   C.南北经济的发展开始趋向平稳  ????? D.南北朝的政治制度逐渐趋同   4.公元三世纪,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   封建国家的统一 民族融合的高潮 封建割据的局面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A.   B.   C.   D.   5.以下制度之间有明确依存关系的一组是   A.分封制与郡县制   B.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C.两税法与均田制   D.士族制与科举制   6.三国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因素是   A.统治者致力恢复发展经济   B.生产工具进一步改革   C.水利的兴修         D.民族融合的加强   7.江南经济的开发主要在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朝时期   8.下列选项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耕农负担的是   A.屯田制   B.代田法   C.均田制   D.井田制   9.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政治制度   10.世界现代科学界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将月球的一处环形地带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位科学家应是   A.张衡   B.蔡伦   C.华佗   D.祖冲之   11.《齐民要术》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社会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C.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    D.民族对立明显   12.范缜用“神之于质,尤利之于刃”比喻,意在说明   A.精神和肉体是两回事   B.精神和肉体不能分开   C.精神决定肉体      D.精神像刀刃   13.南北朝时期的优美民歌《敕勒歌》出自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   14.南北朝时宗教广泛流行,在下列哪些文化领域有直接反映   建筑 雕刻 绘画 哲学   A.   B.   C.   D.   15.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成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两晋时期   D.东晋末年   16.北朝周武帝时,“自废(指毁佛寺)以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北齐)……岂非有益。” 材料表明周武帝采取灭佛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崇信佛教威胁皇权        B.佛教兴盛削弱儒学的正统地位   C.寺院经济与国家争夺人力,财力   D.扩大兵源,为歼灭北齐做准备   17.荀况、王充、范缜的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人的精神随肉体消亡而灭亡   B.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   C.雷雨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 D.揭露佛教对人民的欺骗作用   18.“耕锄不以水旱息功……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请判断上文选自   A.《齐民要术》   B.《缀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9.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独创一家,关键是由于他   A.擅长多种书体,多才多艺   B.创作《兰亭序》闻名天下   C.注重吸收前人书法的精华   D.具有书法艺术的天赋   20.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出现表明当时佛教兴盛 北魏统治者重视佛教,利用宗教欺骗人民 北方劳动人民有高超的雕刻艺术 石窟是当时南北朝宣扬佛教的最主要的建筑形式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485年,北魏推行一种“均田制”,原则上规定所有的成年劳动力均可平均分得土地。其中有一小部分土地为世业桑田,不必还官,其余的在死后或超过规定年限后必须还给政府。“均田制”虽未规定剥夺豪门贵族的所有土地,但它有助于防止土地和农民流入私人手中,同时也有助于中央政府财政基础的稳定。   材料二 推行这种复杂的土地制度,首先必须进行全国范围内严格的人口普查和土地登记,这种土地测量制度被后世奉为楷模,它所反映的是,每块土地均按其等级类别直接分配给纳税者个人。这种复杂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曾经)几乎到处可见,它……有效地支持中华帝国。   材料三、理论上讲,“均田制”依靠的是耕地在纳税农民之间的定期再分配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