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上海手札》中的“孤岛”叙事.docVIP

师陀《上海手札》中的“孤岛”叙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陀《上海手札》中的“孤岛”叙事 艾燕萍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师陀是文坛上的一座奇峰。其散文集《上海手札》按时间顺序先记叙了作者与友人P先生在上海沦陷时期由浙江南部几经波折回到上海的过程,后重点写了师陀在上海的各种体验。它以犀利的眼光、深刻的讽刺及精炼的文字描绘了“孤岛”上海的社会面貌,非常典型而又具体的刻画出社会上、中、下三个阶层人物的生存百态。 关键词:孤岛;绅士淑女;鼹鼠;失乐园 Island Narration of Shi Tuo In Shanghai Letters Ai Yanp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Shi Tuo is a Qifeng in our literary circles. His prose anthology Shanghai Letters narrates the process of author and his friend sir P backing from southern Zhejiang to Shanghai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of Shanghai firstly in time sequence, then focuses on writing all sorts of experience of Shi Tuo in Shanghai. It describes a truly Shanghai social landscape with sharp eyes, profound irony and Refined language, and depicts the existence state of each layer in Shanghai typically and specifically. Key words:island;ladies and gentlemen;mole;paradise lost 引言 师陀曾在其第二部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和第一部散文集《黄花苔》的序言中分别说过这样的话: “假如还能活下去的话,那也大抵不过默默的做点事,默默的走着路,默默的想想自己和别人,然后默默的死掉,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同时也并不希求了解。” “我是从乡下来的人,说来可怜,除却一点泥土气息,带到身边的真亦可谓空空如也。假如世界不妨比作旷野,人生也好算作路,那么,我正是带着这样一颗空空的心,在芸芸众生的路上慢慢走着的人。” 这两段话可以看作是师陀本人的真切写照。早在1937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谷》就获得过《大公报》文艺奖,当时使用的笔名是芦焚,同时获奖的还有曹禺和何其芳。但是师陀并未因拿奖而像曹禺和何其芳一样红起来,他仍然没有引起人们关注。而师陀也依旧默默的继续着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师陀一生为我们奉献了六部短篇小说集、四部散文集、三部长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还改编过电影剧本。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唐湜认为“我们有过最好的‘牧歌’诗人芦焚写过《落日光》与《里门拾记》,如此沉郁,深情,委曲,使人哀哀歇泣。我们有过炉火纯清的散文家师陀写过《果园城记》,如此纯净,凝炼,透明,仿佛闪光的水晶。我们有过沉痛的《上海手札》,以田园诗人的深情的心来拥抱光怪陆离的都会上海”。夏志清更是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以第十七章一章的篇幅对师陀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评论。 本文所选取的散文集《上海手札》,除了《后记》外收散文十八则。按时间顺序先记叙了作者与友人P先生在上海沦陷时期由浙江南部几经波折回到上海的过程,后重点写了师陀在上海的各种体验,其中亦穿插了几篇带回忆性质的怀念朋友、亲人和家乡的文章。它以犀利的眼光、深刻的讽刺及精炼的文字描绘了“孤岛”上海的社会面貌,非常典型而又具体的刻画出社会上、中、下三个阶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诉求。本文将一一梳理师陀在其体验过程中所描绘出的这三个阶层的人物群像,进而探讨师陀的上海“孤岛”叙事。 师陀1936年秋来到上海。他曾说过,“我尽管在上海住了好几年,对于上海的所谓上层社会并不了解,对于‘下层社会’知道的也很少,只有中层社会,我接触的比较多点”。所以,实际上,师陀在《上海手札》中所记叙的各种事件和各色人等并非完全是作者本人亲身经历过的,而是带有想象性质的一种“孤岛”社会建构。在《上海手札》中,师陀对各阶层的人物都有所触及,并且做了深入而细致的剖析。他极尽刻画之能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人物百态图。这里有上流社会“慈善的老爷太太”(《遗孑》),上海的“淑女”们(《淑女》);有来自中等阶层的钱经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535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