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案现场血迹形态的分析和利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nForensicandPrac-t;Ice 一419一 Symposium Theory 命案现场血迹形态的分析和利用 曾蓉城1杜海1文有志2 (1.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通川区分局刑侦大队,四川达州635000: 2.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心,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犯罪现场血迹形态分析是命案现场重建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通过对犯罪现场遗留的血迹形态进行分析,可以推 断出血点,判断作案的过程以及出血之后相关人、物的运动状况,从而印证证人、受害人的陈述是否正确,印证犯罪嫌 疑人的供述是否真实。本文就血迹形态分析的具体内容及在重建犯罪情节中的作用作一探讨。 【关键词】血迹形态;分析:利用 犯罪现场血迹形态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969年,美国著名法庭科学专家赫博特·麦克多纳德博士即 Pattern 开始了对犯罪现场血迹形态方面的研究,并于1982年出版了《血迹形态阐释》(Bloodstaininter-preta- tion)一书,此后,许多专业技术人员致力于对血迹形态的研究,关于犯罪现场血迹形态分析的教材、专著不 断增多,并于】983年成立了国际血迹分析协会【l】。所有这些标志着犯罪现场血迹形态分析已经成为一门系统 的学科。但闵建雄【2】博士指出,在我国血迹的研究分析却一直是零散而孤立的,虽然近年公安机关刑事技术 人员已认识到血迹分析的重要性,也发表了一些专著和论文,但缺乏系统性。 1 血迹形态的种类分析 运用血迹形态分析重建犯罪现场时,需要分析、掌握比血迹外观更多的信息。血迹分析分为四级,第一 层分析:从流血事件到现场血迹;第二层分析:运用BSA知识评估物理特点(外观形态);第三层分析:分 析血迹形态形成机制;第四层分析:重现流血事件。四级分析与血迹分类有直接关系,根据血样的物理特点, 可将其分为三大类HJ: 1.1被动血迹 被动血迹的物理特点是:在除重力和摩擦力外,没有受到其它外力作用。“被动”这一术语在血迹模式中 是指自由滴落或者大量血液受外部重力、空气阻力和血迹产生的靶面特性的影响而形成的血迹。 1)自由滴落在水平表面上的血迹。血液从暴露的伤口或浸血的衣服、毛发、凶器或其它物体上滴落到光滑、 坚硬、无孔的物体表面时,形成均匀的圆形血迹。相反,粗糙的物体质地或有孑L的表面会破坏血滴的表面张力, 造成血滴破裂。破裂的血迹表现为扭曲、不规则和边缘多刺的形状。 2)自由滴落在有棱角靶面的血滴。当自由滴落的球形血滴穿过空气下落,撞击到非水平面时形成一种椭 圆形和拉伸状的血滴。滴落与靶面的角度越锐,血迹拉伸的尺度越大,导致宽度越小。长度增大。当血滴下 落角度与靶面呈60。或低于60。时,这种血迹形态越明显。当靶面角度无穷小时。血迹最终形成的特点可以 表现为尖端细小多刺的发射状、小圆点飞溅状,或者从源血迹中弹跳出蝌蚪形波浪状。 3)飞溅血迹。当超过1.0ml的血量受到比较小的撞击(比如踏到一个血泊上),或者仅受重力影响至少 滴落4英寸(9cm),就会产生飞溅血迹,即中间大量血迹向周围扩散出又窄又长、有微小扭曲的血迹。血迹 分析专家H.L.MacDonnelll4】曾经做过论证,90%的飞溅血迹在离开原来的血泊角度都低于40。。 4)流动血迹。大量聚集的血液,在重力和靶面轮廓的影响下,边缘规则地通过靶面,从一端流向另一端。 流动血迹可以带来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受害者或攻击者在流血时的运动方向,以及死后发生的运动,或者 尸体的移动和死亡现场的变化。 5)血泊。具一定体积的血液聚集形成血迹。目前尚无体积的量化概念,血液聚集的方式通常为血液滴落 或流柱而成。血泊形成的时间与出血量、血液聚集方式以及载体的吸附性等因素直接相关。血泊通常为类圆 —-420—— 2011司法鲁定理论与实践研-pet’呜叶仑文秦 饼形,具有较明显的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当血量较大且未完全干燥时,因重力和沉析的作用,可见到血 泊中血清和有形成分分离所形成的中间暗红、边缘淡黄的特点【5】。 6)浸润/渗透血迹。一定量的血迹在渗透性较强的载体上渗透形成血迹。渗透状血迹基本形态为片状,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