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班辅导课程串讲.doc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班辅导课程串讲
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
纪实风格与纪实美学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纪实性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当前流行的各种影视艺术新观念,大都同纪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们开始对纪实性产生兴趣时,对纪实性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选择日常性题材,走上街头拍摄,起用非职业演员,运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以及同期录音、自然光效等,现在人们对于纪实性的理解和实践已经深入到了内容的各个环节上,诸如主题的多义、情节的淡化、环境的毛糙性、人物性格的内心化和复杂化等。这一切似乎都在证明着纪实性成为了影视意识觉醒的集中表现。
首先是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当今人们美学观念的变化。在人类几千年的艺术长河中,纪实性美学是源远流长的。在西方,既有那种对生活现实进行人为加工的戏剧性美学,也有从古希腊开始就有的对生活现实强调再现和模仿的纪实性美学;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强调写意与表现,但也曾创造过《清明上河图》这类纪实性的作品,这种纪实性的美学传统自然要求在新生的影视艺术中有所体现。由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意那种过于单纯的主题、性格和起承转合的戏剧程式化故事,往往追求多义的、多角度的、更加开放、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在接受方式上,喜欢意念隐藏、比较含蓄的作品,而不喜欢直露多粗、一览无余的作品。这些美学趣味上的变化对于纪实性的兴起,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纪实性也是影视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乔治·萨杜尔说:“路易·卢米埃尔和他的摄影师们对电影的贡献虽然很大,可是停留在某种技术水平上的卢米埃尔的现实主义却未能给予它所应当具备的主要艺术手法。”“如果说,电影在它的摇篮时期还没有未来‘完整电影’的一切特征,这也是出于无奈,只因为它的守护神在技术上还力不从心。”[ 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中国电视出版社1981年。]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影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开始,纪实性才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电影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声音和色彩,学会了景深镜头、推拉摇移与变焦摄影后,才可能出现接近生活中日常感受那样的“逼真感”。在高质量的透镜与胶片还未出现时,只能看到镜头前景中的东西,处于纵深后景中的东西是非常模糊的;在轻便摄影机还未问世时,只能使用笨重的摄影机,很难采用运动摄影,离开了景深镜头与运动摄影,就无法产生长镜头,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完整性和纪实性。所以,技术的发展也是纪实性出现的重要原因。
再次,纪实性影视理论已经完成。“在电影史最初50年里,我们固然能追溯到写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在技术主义电影的重压下,只有如涓涓细流,不绝如缕而已。”(邵牧君语)造成这一事实的重要原因就是纪实性的美学理论尚未完备。
最后,人们对于影视特性的思考,也是纪实性逐步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自电影产生之日起,人们就一直在思考着它的特性到底是什么。深景镜头和长镜头的出现,巴赞等人提出了电影的特性即照相性、记录性或纪实性,既然照相和纪实是电影的特性,艺术家便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领域全面向生活靠拢,试验尽可能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
事实上,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而对于这种复杂原因的追寻,正是为了更准确地认识这一现象。
所谓纪实性,就是在提炼素材的过程中,无论内容和形式不作过多的变形,尽量保留生活初始形态特征的方法。就影视艺术而言,就是高度生活化的影视作品或经过提炼了的“生活流”。纪实性不同于传统的对生活素材进行人工改造最终远离了原形的戏剧式方法,它也不同于记录性,记录性的影视作品也需要提炼素材,但它是用摄影机记录生活的原貌,对它进行选择、删削和集中,并不允许虚构。纪实性影视作品的提炼则必须把素材打碎,再造一个艺术的现实——这种新的现实又酷似生活的初始形态。
目前有关对纪实性理解,一方面是认为它已经越过了形式的范畴逐渐进入内容层次(如主题多义,题材的日常性,情节的淡化,人物要有杂色,环境要有毛边等),另一方面,它又“仍然未能进入人学的核心范畴,即银幕典型塑造范畴”。这就有必要对“纪实性”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了。
影视艺术的纪实性涉及形式和内容的所有领域,而且已经从对生活的局部摹拟,进入到了全面的摹拟,即由过去局部不充分的纪实发展到了全面充分的纪实。真正彻底的影视纪实性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物质材料(艺术媒介)最大限度接近生活的初始形态。一些艺术家为了做到以假乱真,一方面在运用人工素材(表演、景物、音响、照明等)时尽量酷似生活原貌,一方面又大量采用自然素材,如采用非专业演员,进行实景拍摄,运用自然音响、自然光效、同期录音等。
2、影视语言(艺术技巧)最大限度地接近人们感受外界事物的规律。写实主义的影视作品往往追求写实主义的手段,即尊重生活本来的形式美,认真摹仿和提炼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特有的感知能力。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影视艺术的“仿生”与“同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