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母亲的恩情》修改(第二课时)教案.doc

9、《母亲的恩情》修改(第二课时)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母亲的恩情》修改(第二课时)教案.doc

9、《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理解《游子吟》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而又最无私的,让我们满怀深情再次走进课文(生齐读《母亲的恩情》)。 2、课文中的词语都认识了 吗? 出示投影: 湿润?? 恩情??? 抚摸??? 注视 ? 慈爱??? 光辉?? 永远??? 报答??? 铭记??? 著名 缝补衣裳??? 生机勃勃??? 又细又密 (指名读,齐读) 3、是啊,我们知道唐代诗人孟郊就是一个把母亲的恩情永远铭记在心的人。在他50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出示古诗)(指读,齐读) 一、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过渡:短短的一首小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体会这份浓浓的深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一句话最让你感动?(指名说) A、“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出示) 这么晚了,母亲还在“忙着”(点红)给儿子缝补衣裳,因为儿子要—— 你明白“忙着”的意思吗?请你也用忙着来说一句话。 过渡:还有哪句话深深地感动了你? B、“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出示) 师:一盏昏暗的油灯下一位慈祥的老母亲在操劳了一天后,捏着一根细细的缝衣针为儿子缝补衣裳,真是令人感动,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 [出示]:“夜深了” “夜深了”就是说天已经——很晚了。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指名读 [出示]:“一针针一线线”,“一针一线”用在这里哪个词更好?读着“一针针一线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母亲缝得很密,很结实,缝得很认真。) 母亲不仅缝的很认真,还缝的那么多、那么细!(指读) 过渡:古时候有个习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的针脚细密,要不然归期会延迟。 谁愿意读出母亲对孟郊的一片深情!(指读、女生齐读) (2)、母亲一边缝着还一边想——(指名学生回答) 母亲还会想些什么呢? 母亲千头万绪,想了很多,所以这里用了——省略号。(出示) 是呀,课文第一段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深夜缝衣图(板书),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母亲把对儿子的爱融入到了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中。夜是漫长的,但对母亲来说,却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天亮了,母亲把孟郊送到了村外。请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母亲的恩情?(自读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2)母亲是怎样说这句话的?指名说,指名读。 (3)送儿千里,总有一别,叮嘱的话语有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啊,爱子之深,思子之切,你能通过朗读体会出来吗?请你也把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读出来。(再读,男生齐读) (5)是啊,母亲年纪大了,多么需要儿子陪伴在身边啊,孟郊却不得不远行,心中有多么不舍,多么担心,多么愧疚!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依依惜别情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早送儿”图(板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母亲的恩情。 (6)刚才学过的两段内容,你能用诗句来概括吗?指名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孟郊告别了母亲,满怀着母亲的希望和恩情,独自上路了。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 A:太阳出来了,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小草。 1.阳春三月的小草,长得是多么的茂盛呀,这就是“生机勃勃”。 2、谁能读出小草生机勃勃的样子。(指读) 正是有太阳的光辉,照射,小草才会长得如此生机勃勃。 B:注视又细又密的针脚。 1、注视是什么意思?(仔细地看、认真地看。) 注视着又细又密的针脚,仿佛看到了什么? 此时的孟郊不仅注视着又细又密的针脚,还在抚摸着衣服。(点红“抚摸”) 抚摸就是——轻轻地摸、温柔地摸、慢慢地摸。 2、这温柔地摸仿佛摸到了----母亲的爱,抚摸的是母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 母亲虽然不在身边,可母亲的爱却永远陪伴着孩子。 2、看到生机勃勃的小草,看到身上那又细又密的针脚,他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指名读。 3、这句话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出示反问句) 这是反问句。谁能把这句话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4、请再读读这两句话,哪句话更能表达母亲的慈爱?(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齐读反问句 5、这里把母亲的慈爱比成了太阳的光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