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云 十年归零 “我们18个创始人今天提交了辞职信,明天早上我们将重新应聘、求职于阿里巴巴,我们把过去的一切归零,未来10年将从零开始……”2009年9月10日,马云在阿里巴巴10周年庆典、自己45岁生日到来之时这样宣布。“我们18个人不希望背着自己的荣誉去奋斗,今天晚上将是睡得最香的一个晚上。” 当然,9月11日当马云出现在APEC中小企业论坛和NBA球星科比对话时,他的身份仍然是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阿里巴巴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然而,在向来很注重仪式感的阿里巴巴,马云率领众创始人递辞职信,然后重新求职,这样的动作传递了一个强烈而清晰的信号:阿里巴巴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强化这一信号的另一个仪式是:在2009年9月9日9时9分9秒开始的一场接力赛中,马云从阿里巴巴诞生之地湖滨花园跑出第一棒,而最后一棒由员工号为30375的最新一名员工完成(他跑的是第102棒,寓意这家企业要立足102年的愿景)。 “10年下来,有无数的原因,无数次的坎坷,无数次的情况会让阿里巴巴一蹶不振,甚至消失在互联网世界。”马云将阿里巴巴成功走过10年艰辛的一大原因归结为“幸运”二字——“我们幸运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幸运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幸运生活在中国”。 然而运气并非所有的答案,而这家企业注重的也绝不仅仅是形式。在众人为经济危机所困的2009年,其“长子”阿里巴巴公司客户数量增长率打破10年的历史纪录;淘宝网仅上半年的交易额就达到809亿元,逼近2008年全年1000亿元的交易额;支付宝注册用户达到2.5亿;甚至在10岁生日当天,还诞生了一家新的子公司阿里云。 “让华尔街所有的投资者骂我们吧,我们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马云喊出这样的话并非第一次,而这一次他更进了一步:“世界在呼唤一个新的商业文明”。 马云是否遭到华尔街的唾骂尚不得而知,但他在国际上的人气急剧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 2009年初,当各国众多经济学家针对未来经济的走向陷入L型、V型、U型大辩论时,马云率领一干高管出访美国,他们到著名的Google食堂用餐、在星巴克学习亲手调制咖啡,甚至探访了一度剑拔弩张的对手eBay。游历的最后一站,马云来到了总部位于纽约的美国亚洲协会,以“拥抱企业家精神”为题发表演讲,对全球企业家发出“共赴时难”的呼吁。 2009年10月,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的“观点”栏目发表了署名Jack Ma(马云的英文名)的文章《小即是美》,马云在文中称,全球经济危机来袭令许多国际企业都濒临倒闭,但这并非当今时代的标志,而是预示着一场崭新的商业革命正拉开序幕。 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一个承载1000万家小企业、服务于10亿人的电子商务平台,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这是马云为阿里巴巴下一个10年定下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这家企业在未来10年中需要实现10倍的增长。而对于马云来说,未来10年的挑战和激情或许并非来自上述这些庞大的数字,他要面对的是“新商业文明”中更多的变化和未知。 马云一直称自己“智商一般”,但归零的动作实在是再明智不过:放弃的是看似沉重实则虚无的“创始人”头衔,获得的是员工和外界的尊重,以及更难得的——让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男人重新燃起奋斗的激情。 李开复 「追随我心」去创业 “贝多芬54岁才写就第九交响曲,乔布斯52岁才发明iPhone。你最美好的时光仍在前方。让我们一起见证。”2009年12月3日,迎来48岁生日的李开复在同事们送给他的贺卡上看到这样一段贺辞。 李开复和他的同事们大多相识或神交已久,但直到三个月前他们才聚拢在一起,开始一段让他们热血沸腾的新旅程。 2009年9月7日凌晨4点01分,李开复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为了维护我的“铁人”外号,我要多发点微博,证明我不睡觉。让李开复“不睡觉”的,正是数小时后他正式对外宣布成立的新公司——创新工场。 2009年似乎是被创业者抢占风头的一年。9月,李开复在北京开办“创新工场”引发媒体追逐;数日后,马云则在杭州率领2万人狂欢为阿里巴巴的十周岁庆生——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故事激励无数后来者前赴后继踏上创业之路;10月底在深圳——另一片创业的热土,28家公司敲响了创业板的首轮上市钟声。 李开复在他的自传中披露,选择创业是“追随我心”的选择,或许,他应该庆幸,他心脏的跳动和时代的脉搏是如此一致。 创业并教练着 公司还未开张,筹资就达8亿元;李开复和所有员工每天一起吃不超过15元一份的快餐;开张第一天,收到简历7000份……这些反差极大的数字为“创新工场”添上了传奇和神秘色彩。 幸亏李开复在过去20多年职业经理人生涯中已经练就了一身游刃于公众和媒体的好本领。从公司宣布成立之前,他就开始与记者见面,不厌其烦地诠释“创新工场”的理念:(天使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