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京东城区探索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docVIP

北京东城区探索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东城区探索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doc

北京东城区探索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 2011年06月02日04:16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祁梦竹   5月19日,东城区东花市忠实里南街1号楼。拿着捐款,周敏泪水涟涟。43岁的周敏因病没有工作,儿子还小,一家三口全仗着老母亲每月一千多元的退休费。前几天,她又住了院,日子雪上加霜。   “大家都来帮一把。”“格长”张金凤贴了个捐款倡议书,没两天工夫,“格”里的街坊们就凑了一千多元。   “格”,一种新的社会单位。以“格”为基础的新的人际关系,正在悄然形成。而这种全新社会单位的出现,完全缘于一项社会管理的创新。   “网格化”精细管理   周敏家所处的“格”是东花市街道的第二十个,东起忠实里南北马路,西至二环路,北起建国门铁路,南至两广大街,面积10余公顷,内有居民楼6栋,居民1334户、4千余人……   这样的“格”,东城区共有589个。   改革开放的北京,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   发展了,人多了,各种社会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与此同时,原先以条块为主体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功能却在弱化。如何实现有效的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东城区在实践中探索了一种新的社会管理基本单位——“网格”。   2003年年底,东城区创造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以每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当时的25.38平方公里辖区划分成了1593个网格单元,由350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实施全时段监控。   彼时的“网格”,主要是城市管理的工具,着眼于市容的清洁、居民的投诉、对辖区内摊贩的管理、非法小广告的清理等。   从去年起,东城区的“网格化管理”全面升级,网格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管理功能。全区被划分为589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七种力量”进驻: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司法工作者、网格消防员,“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覆盖日常生活各个层面。从区、街道一直到社区和网格,建立了四级管理体系。   这样一来,“格”里拥有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信息数据库,不但管理更精细化,服务性也更强了,其对象由过去的区县、街道,延伸到社区、网格、家庭甚至个人。   今年“五一”上午9时03分,建国门街道苏州园社区的“网格员”王岳发现一处卫生死角,拍下图片传到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综合指挥分中心,管理员轻点鼠标,任务马上被派到了街道环卫所,附近的保洁员接到指令,迅速赶到“问题点儿”清扫,20分钟后,清理完毕。   5月10日,中午11时,建国门街道的金秀英老人需要午餐服务,拨通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电话,接线员迅速查找到最近的“协议餐馆”。15分钟后,热乎乎的午餐摆上了老人的餐桌。   根据东城区政府的建设目标,“格”还将引入最先进的现代科技,构建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目标。   东城区是“网格化”,朝阳区则是“全模式”。“全模式”管理包含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经济动态、法律司法、党建工作等10大模块,把涵盖居民生活的79个大类、439个小类、3452个细类的社会事务全部数字化,居民们“看单点菜”,“管事”的人就在身边。   朝外街道的“一刻钟生活服务圈”,不但为居民解决了就餐难、看病难、停车难等棘手问题,甚至还提供舞蹈队、合唱队的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等信息。坐在家中,居民就能轻松享受到订餐、代购、身体检查等近百项服务。   海淀区的“公约化管理”、原崇文区的“信访代理制”……各区县因地制宜推出的各式高招,不断创新和丰富着北京社会管理的模式。   “新居民”互助自律   2009年9月,租住在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苗圃大院的“新居民”们在一起讨论制订了大院的“新居民公约”。   来自黑龙江的杞文华提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伸出援助之手;来自安徽的刘玉燕提出:人与人要互尊、互爱、互助,和谐相处;来自安徽的谢春霞提出:要做到人走火灭,不使用不合格炉具……   “新居民”,是石景山区赋予流动人口的“新身份”。   苹果园地区流动人口大量聚集,一度超过5万人。针对这种状况,2009年,苹果园街道在全国首创了“新居民互助服务站”,以大院为单位,政府牵头,房东和外来人口共同参与,形成了一个流动人口的互助组织。   这个“新居民服务站”,实现了三个“新”,即“新称谓、新内涵、新关系”。新称谓,是将旧称“流动人口”亲切地改称为“新居民”;新内涵,概括为三句话:居民式待遇、互助式服务、自治式管理;新关系,指新居民与政府之间、新居民与新居民之间、新居民与老居民之间的三层互助关系。   服务站还提供流动人口登记、代办暂住证、组织用工招聘会等多项服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