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思想转型期徐渭与王世贞发展.docVIP

明代文学思想转型期徐渭与王世贞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师范大学的陈书录先生有一篇比较王世贞和徐渭的大作:      《明代文学思想转型期徐渭与王世贞的发展》             明代嘉靖、隆庆与万历前期,是一个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也是文学思想变革的酝酿阶段。此时,作家辈出,流派纷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是越地的徐渭(1521—1593),一位是吴地的王世贞(1526—1590)。对于同一时期的两位重要作家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认识不同区域文化、社会地位和不同艺术追求的作家对文学发展的不同作用;而对于他们由艺苑失位到得位或由享有盛名到背负骂名过程的考察,也有利于我们认识时代文学思潮的演变影响着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从两首咏物七绝说起       王世贞曾经写有《戏为樱桃题二绝句》[1](卷23),其中第一首云:    葡萄赐紫那同贵,金橘堆黄剩是酸。何似琢圆千靺鞨,深红透出水晶盘。    靺鞨,宝石名,因产于靺鞨,故名。《旧唐书》卷10《肃宗本纪》中记载:“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一曰玄黄天符……七曰红靺鞨,大如巨粟,赤如樱桃。”显然,王诗中的“靺鞨”指樱桃。而且,科举时代庆贺进士及第时常设樱桃宴。据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云:“新进士尤重樱桃宴。”元代贡师泰《和马伯庸学士拟古宫词七首》其三中写道:“近臣侍罢樱桃宴,更遣黄门送两笼。”[2](卷40)由此可见,王世贞在这首咏樱桃诗中展示了进士出身的朝廷命官贴近庙堂、高贵典雅的心态。至于被王世贞视为不能与“靺鞨”“同贵”的葡萄,徐渭有多首诗咏唱,其中最为著名的七绝《葡萄五首》其一[3](P401),诗云: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显然,这首咏葡萄诗是作者徐渭自我形象生动的写照,其中体现了卓然自立、任其野性的精神,不仅与王世贞《戏为樱桃题二绝句》中的樱桃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且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对此,我们联系徐渭有关王世贞及“后七子”的作品作进一步的分析。    万历四年(1576),五十六岁的徐渭客游留都南京。这一年的正月二十八日,他写下了引起后人注意的《廿八日雪》[3](P143、144),其中涉及到“后七子”内部的矛盾,颇为布衣诗人谢榛抱不平:    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绝交宁不罢,谢榛既与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忌。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回思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    “朱毂华裾子”,指达官贵人,此处指李攀龙、王世贞等人。李攀龙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成进士,试政吏部文选司,后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又迁山西司郎中。王世贞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于嘉靖三十年(1551)迁为刑部员外郎。梁有誉、宗臣、徐中行同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均授为刑部主事。他们都是新科进士、郎署要员。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攀龙、王世贞、梁有誉、徐中行、宗臣等人与布衣谢榛游处,赋诗酬唱,相互结社。当初,由于谢榛在诗论上有独到见解,李攀龙、王世贞等“心师其言”[5](P424),大力延誉,使得谢榛名扬京城内外,“茂秦实以布衣执牛耳”[5](P423)。然而,不久彼此意见相左,李攀龙终于贻书与谢榛绝交,“世贞辈右攀龙,力相排挤,削其名于七子之列。”[6](P7375)连谢榛“眇一目”的生理缺陷,也成为李攀龙等人取笑的话柄和撤销其后七子盟长的理由:“岂其使一眇君子肆于二三兄弟之上,以从其淫而散离昵好,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7](P576)李攀龙又有《寄谢茂秦》诗[7](P318):“老去长裾满泪痕,秋风又曳向何门?可知十载龙阳恨,不道前鱼也主恩。”龙阳,战国时魏有宠臣食邑龙阳,号龙阳君。后因称男色为龙阳。李攀龙在此诗中以魏王自居,以男宠龙阳君喻谢榛,“意谓龙阳君虽如‘前鱼’之见弃仍当怀旧恩而感激。”[8](P153)王世贞也在《艺苑卮言》中指责谢榛:“谢茂秦年来益老悖,尝寄示拟李、杜长歌,丑俗稚钝,一字不通,而自为序,高自称许。”[9](卷150)这些,大概就是徐渭所说的“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吧。    李攀龙、王世贞等将谢榛排挤出“七子”之盟(当时,实为“六子”,吴国伦在谢榛被“削名”后方入社),此“削名”事件发生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距徐渭写《廿八日雪》诗,已有二十五个年头。为什么徐渭在二十多年后还要重提此事,而且气得“发指冠”呢?对此,徐渭在诗中有所交待:“昨见帙中大可诧”。有的论者更是明确地指出其直接原因:徐渭“突然想起昨天在他(松江画家璩仲玉)那里读到李攀龙、王世贞他们骂谢榛的诗,觉得大可惊诧。”[10](P601)其实,触发此诗之情的,还有一件更为密切的事,那就是谢榛于上年(万历三年,1575年)冬天去世。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谢山人榛》说,谢榛晚年“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