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1 发酵技术(自制酸奶)教学设计.doc
25-1 发酵技术(自制酸奶)教学设计
南雄市新城王锦辉中学 陈书刚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
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
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酸奶、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引入新课
二、
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三、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问:同学们都吃过面包、喝过酸奶吧?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羊的故事吗?
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
展示:面包、酸奶、醋等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
引出课题:《发酵技术》
你们还记得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点吗?
你们家中厨房中有哪些发酵产品?
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
作出评价,进行评比,设问:
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
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
3、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4、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
6、为什么要密封实验容具?
7、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
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四川泡菜、青贮饲料等根据同样的发酵原理。 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阅读教材P114页,并勾画生物技术的概念。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
答:微生物种类多、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代谢方式多样。
味精、酱油、豆豉、泡菜。。。。。
学生展示自制酸奶;
品尝酸奶;
分组汇报制作过程(略);
阅读教材P115页,讨论,交流:
答1:酸奶呈酸味、微酸。酸奶的口味有点酸,酸奶是因为在乳酸菌发酵的过程中,利用牛奶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与乳酸的物质不同,口味就不同。酸奶是固态,像豆腐。
答2: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学生一边回忆自制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答3: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
答4: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
答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接种。
答6:提供无氧环境,避免细菌繁殖而导致牛奶变质。
答7:泡菜、酸菜、青贮饲料。
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酒精发酵)。
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从具体直观的发酵产品引入课题,使学生产生制作发酵食品的愿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的指导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发酵技术——发酵食品
认识发酵食品。
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