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用于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的小麦白粉病菌菌种保存的研究.pdfVIP

用于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的小麦白粉病菌菌种保存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力钟等用于对三畦酮抗药性监测的小麦白糟病菌菌种保存研究 233 用于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的小麦自粉病菌菌种保存研究 王力钟‘ 袁善奎 (南京农生大掌植保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车文研究了小麦白糖病菌(尉锄研妇grmn/rdsL‘pfl,矗“)在麦苗转移.叶段降藏、蠹芽冷藏和闭囊 壳干燥挣藏等4种保存方法过程中的存活情况.同时,器定了小麦白糖病菌在麦苗转移和叶最冷藏保存过 程中对三畦酮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小麦自粉病菌在麦苗上转移14敬以后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授有变 化,能长时间保存菌种,但工作t大I在叶段上4℃冷藏保存可存活?Od以上,且在保存过程中对三畦酮的 敏盛性投有变化,方法简便,工作量小,是实验室保存小麦白粉病菌用于抗药性监测的较好方法}在麦芽上 4C玲藏保存覆有成功阚囊壳在4C-f干燥冷藏保存1年以后仍能正常萌发,此方法可用于菌种的长时同 保存. 关量词小麦白粉病菌,菌种保存!睦酮}敏感性 小麦白粉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小麦产区.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仅西南各省发病较 重.7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及栽培技术的提高,病害逐年加重,发病面积逐渐扩 大。现已成为中国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之一.该病病原为禾布氏白粉病菌(Blumer缸 gramin厶f.sp.tr矗ici),为专性寄生菌,给菌种保存带来困难. 本研究室长期从事小麦自粉病菌对三畦酮的抗药性监测工作,由于工作量大,菌样较 多.需要一种较为简便的菌种保存方法,且在保存过程中对三唑酮的敏感性不能发生变化, 以免影畴抗性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关小麦白粉病菌菌种保存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多,作者结 合本研究室具体情况,研究比较了麦苗转移法、叶段冷藏法、麦芽冷藏法、用囊壳干燥冷藏等 4种保存方法。现将研究结果小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科 囊壳于1999年5月采自湖北省利川市. 1.1.2供试小走品种苏麦9356,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开发部提供. 1.1.3供试药荆15%三唑酮WP,张家港七溯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麦苗转移法 苗,待小麦l叶1心时,取带有小麦自粉病菌孢子堆的叶片抖粉接种.并将麦苗套盖隔离保 存,放回室内继续培养.待小麦叶片发病变黄后,将孢子堆抖粉转移接种到事先准备好的I 叶1心幼苗上.如此反复,使菌种得以保存.每转移2次,铡1次小麦白耪病菌对三唑酮 ·现在沈阳化工甍工作. 234 中国植物病害化学舫治研究 (第三卷) EC。每次测定重复4次,最后统计分析在不断转移过程中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 是否会发生变化。 1.3叶段冷藏保存法 取完全展开的健康麦苗的第1片真叶(第1叶),去除叶尖和叶基部分,将叶片剪成2.5 糖+5pg/ml苯并咪唑)平板上,然后将平板放在接种箱中,取发病叶片从接种箱孔口将孢子 1d,然后将培养皿转移至4℃冰箱中长期保存。以后每隔10d将培养皿取出放在光照培养箱 后统计分析在保存过程中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是否会发生变化。 1.4麦芽冷藏保存法 将芽长1.5~2.0cm的麦种放人磁盘中,取发病叶片在磁盘上方抖动,然后搅拌麦芽. 使孢子均匀附着在麦芽上,注意不要损伤麦芽。于载玻片上滴两滴清水,用镊子随机夹取1 粒接种后的麦种,10×物镜下镜检,观察到有少量的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说明接种已经成功。 将带菌麦种置于1000ml烧杯中,加盖保鲜膜,先在室温下放置1d,然后放人4℃冰箱中长期 保存。以后每隔10d取出种植,待麦苗长成发病后测定对三唑酮的EC”每次测定重复4次。 最后统计分析在保存过程中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是否会发生变化。 1.5囊壳干燥冷藏保存法 将在4℃冰箱中干燥冷藏保存1年后的闭囊壳取出。参考袁善奎等介绍的方法03对闭 囊壳进行萌发。 1.6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测定方法 参照马严明口3介绍的药液畏叶和培养基加药的复合处理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麦苗转移法 菌株YX2000在麦苗上转移保存,从麦苗接种列叶片发病死亡,可保存15d左右。实验 共转移14次,每转移2次后测定对三唑酮的ECso见表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备EC”闻的差 异在5%和l%水平上均不显著,说明小麦自粉病菌在麦苗上转移14次后对三唑酮的敏感 性没有变化。 2.2叶段冷藏保存法 接种菌株YX2000的叶段在4℃冰箱保存70d后取出培养.仍能发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