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第四单元 第19课 兰亭集序(粤教版必修2).pptVIP

201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第四单元 第19课 兰亭集序(粤教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第四单元 第19课 兰亭集序(粤教版必修2).ppt

常听人说,书生与官场不相容,这或许是有些道理的。但到底什么是书生气,人多不得其解。近日有友人相告曰:书生气者,认真是也。这真是一语中的,使人顿开茅塞。数数历代当官的书生,不改其认真之秉性的,如陆游、范仲淹,大都官运乖蹇,贬黜的贬黜,免职的免职,其结局几乎是十有八九与王羲之相似。 然而,把认真当做书生气而排斥于官场之外,其吏治是不会清明的。 [美文评点] 这是一篇借王羲之的故事谈用人道理的杂文。文章极尽杂文之能事,从兰亭谈起,谈王羲之的书法,说王羲之的为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直到行文即将完尽,作者才道出自己的观点:“把认真当做书生气而排斥于官场之外,其吏治是不会清明的。”文章虽然简短,给人的启示却深刻,结尾句如黄钟大吕,警人心智。 “劝酒” * * * *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志趣。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内容提要] [结构概览] 一、阅读第1~2段,回答问题。 1.下列各句的解说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意思是“引来清流激湍作为浮杯流觞的曲水”。 B.这两段文字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是王羲之的即席之作。 C.“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 D.作者以景物烘托情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衬托出众人观景之愉快心情。再说到“仰”、“俯”之所见,最后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 解析:B项,作者并非只有王羲之,而是集多人作品而成的集子。 答案:B 二、阅读第3~4段,回答问题。 2.下面各句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  )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死生亦大矣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①表现了作者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②是列举了“静”与“噪”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⑥在于否定庄子的生死观。 答案:D 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将从中(对生死这件大事)产生同样的感慨吧。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解析:C项,关键是抓住“有感”二字,指的是对生死这件大事产生同样的感慨。 答案:C 4.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第3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提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解析:D项,结尾处作者并没有用旷达的话作结。 答案:D 1.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随事迁,所以先叙事,首段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第三段开头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匆匆,此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之处。 2.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统一 写景。例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