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9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doc
第19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求学经历;了解对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了解对新中国建设所做的杰出贡献。
通过分析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李四光求学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通过学习李四光对地质学的研究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通过了解李四光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理想,使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知识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解。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一、求学生涯
1、出身贫寒,步入学堂
2、留学日本,投身革命
3、步入政坛,求学英国
4、回国效力,专研地质
二、第四纪冰川
1、第四纪冰川
2、地质力学
三、甩掉贫油的帽子
主持新中国地质工作
领导石油普查
发现多处油田
周恩来的评价
本课的课标要求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1928年,中央研究院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任院长,杨铨(杏佛)任总干事。李四光任地质研究所所长。
在此期间,李四光对地质构造运动的探索,又有了新的发展。《东亚一些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一文中,提出“构造型式”新概念及其动力学意义。《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发表,引发了中外地质、地理学界的争论,影响深远,带动了此后中国冰川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发展。
1933年4月,他为李大钊公葬捐了款。6月18日,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铨在上海被特务杀害。李四光得蔡元培急电后,立即赶到上海参加19日蔡元培主持的会议,并参加了20日的送殡仪式。杨铨是由宋庆龄、蔡元培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骨干成员,因营救被反动政府逮捕的进步人士积极奔走而被杀害。李四光南来后几年中,看到蒋介石不抵抗日本侵略、镇压进步人士已感到不满,杨铨被害更使他感到悲愤。
根据中英两国交换教授讲学的协议,李四光被邀去英国讲学,1934年12月启程,次年初到达伦敦。他在英国伦敦、剑桥、伯明翰等大学讲演中国地质约半年。讲学完毕后,应英国友人建议,将讲稿整理交出版社出版。为此,他在英国留下来,到1936年初写成《中国地质学》,交托友人办理出版事宜。4月离英去美国,从纽约向西作横跨美国大陆的地质旅行路线考察。5月到达洛杉矶,乘船回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从南京经武汉迁往重庆,地质研究所经庐山、长沙迁至广西桂林。当时广西的地方势力,是以白崇禧、李宗仁为首的桂系,与蒋介石有矛盾。抗战初期,桂林曾一度成为内迁文化科学人士聚集之地。广西当局组织成立“广西建设研究会”,李四光被聘为经济部兼文化部的研究员,并在会刊《建设研究》上发表过《建设广西的几个基本问题之商榷》等文章。与马君武等建议,由广西省政府支持,开办了桂林科学实验馆和实验工厂,举办过展览会。
1941年秋,李四光带领孙殿卿、马振图等三人,对南岭东段(赣南、闽西、粤北)进行了一次历时两个多月的考察,对沿途十几个县的地层、构造和矿产及冰川遗迹做有重点的了解。在江西泰和、福建永安还和当地省地质调查所的同仁做过学术探讨。次年春,还带领邓玉书、张寿常到湘南郴州、资兴做了一次地质考察。
1942年3月,中国地质学会在重庆举行成立20周年纪念会和18次年会。李四光寄去《二十年经验之回顾》一文,请人在会上代为宣读。在这篇以地质为主要内容的报告中,李四光用了约十分之一篇幅,谈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它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联系,还谈到有关国际科学界组织起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意见
1944年春,李四光到重庆参加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后,返回途中,在贵阳出席地质学会理事会和20次年会,在年会上作了《南岭东段地质力学之研究》的学术报告。而后,到了重庆,在重庆大学作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的系列讲演,这是他多年研究的第一次理论性总结。
在重庆期间,李四光曾与当时主持和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先后有过两次会见,商讨过组织科学界参加民主活动问题。李四光对周恩来和他推诚相待,一见如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向周恩来倾诉了自己的情怀。
八年抗战终于以日本宣布投降而胜利结束,李四光让地质研究所人员先后分批返回南京,并请被重庆大学借去任地质系主任的俞建章回所,代任所长职务。他和夫人许淑彬直到1946年夏才乘船东下,过南京时也未下船,直到上海。在上海曾派他的学生孙殿卿找董必武联系,想去陕北解放区。此时内战即将全面爆发,经董老劝阻,并建议他设法找地方暂避,免受迫害。1948年初回到上海,从上海乘船去英国,准备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在此期间,他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