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题纲.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骨伤题纲 中唐时期,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第四章 骨伤物理检查 【基本检查法】 一 望诊 望神色、形态 观察神态色泽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若精神萎靡,色泽晦暗,则病情较重;神志昏迷,谵语,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多属危侯。 望肿胀、瘀斑 损伤后气血瘀滞于局部,若肿胀明显、瘀斑青紫色为新伤;肿胀较轻,瘀斑为青紫带黄者为陈伤。 望畸形 观察肢体长短、粗细,有无成角畸形;完全骨折多出现缩短,周径增粗;脱位者原关节处出现凹陷。 二 触诊 压痛 可判断疼痛的部位、深度、范围、程度和性质。 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肢体无关节部位出现类似关节的活动,多为骨折,触诊可在摆动、触摸骨折肢体时感知骨折断端的摩擦,即骨擦感。 弹性固定 脱位关节因筋肉牵拉,常保持在一特殊畸形位置上,若对该关节被动活动,虽仍有活动度,但存在阻力,当外力去除后,肢体又回到原固定的特殊体位。 包块 分辨包块的部位、硬度、大小、形状、活动度、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波动感。 三 叩诊 纵向叩击痛 沿肢体轴向扣击肢体远端,在远离扣击出疼痛者为阳性,多见于骨、关节急性损伤。 神经干扣击征(Tinel征) 神经损伤后过损伤神经修复后,在损伤平面或神经生长所到达的部位,轻扣神经,其分布区会出现放射痛和触电感,代表神经损伤部位或神经再生水平。 四 听诊 1.骨传导音 2.关节弹响 3.摩擦音 五 量诊 (一)肢体长度的测量 上肢(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上臂(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前臂(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或桡骨头至桡骨茎突) 下肢(髂前上棘至内踝尖,或脐至内踝尖) 大腿(髂前上棘至股骨外髁,或股骨大转子顶点至膝关节外侧平面) 小腿(膝关节内测缘至内踝尖) (二)肢体周径的测量 双侧对比,大腿测髌上10-15cm,小腿测最粗处,肿胀测最肿处。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略 【骨关节检查发】 详见后面。 第八章 骨伤常见基本技术 一、手法 (一)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亦称手法复位。要求及时、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 1.拔伸 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矫正重复移位。 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原则,开始拔伸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 对抗牵引。然后再按照整复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2.旋转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 术者手握其远段,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3.屈伸 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4.提按 术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骨折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5.端挤 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 操作时,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术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向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 6.摇摆 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 术者可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段,待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紧密吻合。 7.触碰 又称扣击手法 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横型骨折发生于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扣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插,复位更加稳定。 8.分骨 用于尺桡骨干和掌骨干骨折。 两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无名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板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9.折顶 用于长骨干横断或锯齿样骨折。 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的骨折端继续下压,这样较容易矫正重叠移位畸形。 10.回旋 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转,使断端相对,从断端的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 (二)理伤手法 1.舒筋通络法:按摩法,滚法,击打法,拿捏法,点压法,搓抖法等。 2.活络关节法:屈伸法,旋转摇晃法,腰部背伸法,拔伸牵引法,踩跷法等。 (三)脱位整复手法 蹬顶法(用于肩关节脱位等),杠杆法(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回旋法(用于髋关节后脱位等) 二、外固定技术 (一)夹板固定 注意事项: 轻柔稳妥地搬运,防止骨折再移位。 根据骨折部位、受伤机制和原始骨折移位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托板或支架将伤肢置于有利于骨折稳定,功能恢复和肢端血液回流的恰当位置。 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如发现肢端肿胀、疼痛、温度下降、颜色紫暗、麻木、伸屈活动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