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功能影像的发展思考--王芳军.ppt

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功能影像的发展思考--王芳军.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功能影像的发展思考--王芳军.ppt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医院概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始建于1964年,1993 年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 医院。先后荣获广东省文 明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 进单位,全国职业道德先 进单位等称号。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与功能影像的发展思考 王芳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影像科 立论目的 几个问题 1、“治未病”的理念及应用现状 2、功能影像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3、“治未病”理念对功能影像发展的影响 4、功能影像技术对“治未病”理念的意义 几个问题 1、“治未病”的理念及应用现状 2、功能影像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3、“治未病”理念对功能影像发展的影响 4、功能影像技术对“治未病”理念的意义 何谓“治未病” 一般而言,“治未病”学术理念包含两层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二是既病防传(或防变),突出了根据疾病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早期预见并促其逆转 何谓“治未病” “治未病”的原则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 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 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何谓“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从指导全体人群和生命全过程的高度而提出的一项最高的治养原则 贯穿于养生防病、疾病诊断和治疗之全过程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 “治未病”的理念,发端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年代 后世历代,继承和发扬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治未病”理念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难经》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 张仲景《金匮要略》首篇 “夫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以治肝实脾为例阐明了对未病脏腑在治疗上的预防措施,截断传变途径,防止其蔓延为患,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朱丹溪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 张景岳 “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 叶天士 “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现代预防医学的理念 与中医“治未病”理念一脉相承 所谓疾病预防,是指在某疾病发生前、存在时与消除后三个阶段中,依靠实施一定有利的科学措施、手段和方法,来使疾病在发生前得到防范、存在时被有力控制和消除以及消除后避免复发或再发,从而达到防范、控制、减少以至消除疾病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机制。 ——乔凤海主编,预防疾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 1998 现代预防医学的理念 与中医“治未病”理念一脉相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已由无病即是健康发展为新的健康理念 美国的戴依在1977年主张:人类的健康应表现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即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取决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种因素,保护与促进人类健康,要从人民的生活环境、行为、精神和卫生服务等多方面努力 现代预防医学的理念 与中医“治未病”理念一脉相承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 之后又指出了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 我国学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它是人们表现在心身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既可向健康方面转化,也可向疾病方向转化。 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三者的相应和谐,这是理想的健康状态。 所谓“治未病”的思想就是从事物的运动性特点出发,强调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 中医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阴阳五行相克相生的理念,符合完整人的医学观。 中医学认为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环境之中,人本身也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疾病并不是对健康的突然袭击,而是对身体潜移默化的侵袭,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中医“治未病”思想恰好契合于现今身体、心理和社会三者相应和谐的健康理念 “治未病”理论的应用难点 然而,由于“治未病”需要明察秋毫,就目前的诊察技术来看,与“治未病”要求还相去甚远 一些高、精、尖的检测仪器及方法不能得到应用,使得“治未病”理论缺乏可验性 在具体疾病的防治上缺乏现代科研成果的支持,从而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治未病”理论的应用难点 正因为如此,仍广泛存在且难以短期消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