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历史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教版).doc
寺前中学高一历史教(学)案
年级:高一 编写人:董云博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3.05.03
课题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方面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课前通过社会调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在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⑴从我国人民近现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中看到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取代落后的习俗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而要树立崇尚科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⑵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重点
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探究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备注 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变化的表现
⑴衣:________、________、渐入中国百姓生活;中西合璧式服装________、旗袍、学生装等。
⑵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________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⑶住:西方建筑式样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________、________。
(4)社会风俗
①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__”,“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____________。
②辛亥革命前后,“____________”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____________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④大城市的婚丧仪式改为____________,农村仍沿袭传统的____________。
社会生活新风尚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社会生活
识
记
类
合作探究 备注 材料一: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洋针而土针淘汰,有皮鞋、线袜而钉鞋、布袜淘汰。 ---胡祥翰的《上海小志》
材料二: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认为这关系到中国与文明世界的融合……
材料三:
根据材料和图片分析引起近代中国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
理
解
类
当堂检测 备注 1.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腿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 )
拓展提升 备注 1.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一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近代教育的发展
C近代西文思想的传播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先生、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 教(学)后反思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导学案(人民版).doc
-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导学案(人民版).doc
-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人民版).doc
-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人民版).doc
-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导学案(人民版).doc
-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1(人民版).doc
-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人民版).doc
-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导学案(人民版).doc
-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学案(人民版).doc
-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导学案(人民版).doc
-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历史 第15课《近代交通与通讯》学案(人教版).doc
-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人教版).doc
-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历史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人教版).doc
-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历史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
-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历史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人教版).doc
-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历史《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doc
-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导学案 .doc
-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地理《地域联系》第一课时学案(人教版).doc
-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地理《地域联系》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doc
-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地理《工业区位》第一课时学案(人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