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word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word教案.doc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 洪劬颉 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提问辑要】(第一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二类: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第三类:为什么关注“我”是不是回到了母校?第四类:牛奶究竟象征了什么?第五类:关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什么不写全?为什么以此为题目)和【故事梗概】,研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师提出四个设想给学生自由讨论   第一个设想:把所有的描写学校景色的文字都删去……   第二个设想:小说直接从第49节开始……   第三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受伤,只思考“这是不是我的母校”……   第四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在母校,只思考“我到底受了什么伤”……   四人一个小组,先共同确立一个话题,再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学会列出回答的提纲最好能够形成一段文字   第二课时   (课前五分钟演讲,一首唐诗一首宋词,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板书),很多同学都问到,为什么用一句不完全的话来做标题,我们先来看这一句话完整的是怎么说的?   生:(凌凌乱乱地)“流浪人,你若到家乡,请报告斯巴达公民们,我们阵亡此地,至死犹恪守他们的命令”   师:这一段文字要全部背下来(学生大声的读背)这个标题省略了什么?省略的重点是什么?   生1:恪守他们的命令   师:作者小说中是怎么解释只写了一半的?   生:(凌乱地)是因为黑板太短,字写得太大了   师:那他为什么要用六种字体写呢?他把字写小一点,不就是可以写完全了么?   生1:前面有一句话,“仅仅在三个月以前,就在那绝望的日子里,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他是被迫写下的   师:为什么要被迫写下?   生:(杂乱地)是因为要打仗因为是希特勒的教育……   师:我们来请一位同学来说   生2:与其说是“我”以为黑板太短,不如说是“我”故意不写的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2:文中的“我”是一个对纳粹教育并不十分狂热的人,他到门房比尔格勒那里去,在他那间昏暗的小屋里喝牛奶,甚至可以冒险地抽支烟,尽管这是被禁止的他能够在他那个门房里做一些被禁止的事,说明他是反叛的   师:这种反叛也不能是明目张胆的这样理解有问题么?   生3:其实他对比尔格勒这个人的态度也可以看出,45节中,比尔格勒灰蒙蒙的小屋里,这间小屋曾散发着热牛奶的香味、尘土味和比尔格勒劣等烟草的气味,而真正认出眼前的比尔格勒,也就是第52节,“我”闻到的是一股烟熏火燎的糊味和脏味,这是从他油腻的制服上发散出来的战争毁灭了一切而我对三个月前的小屋充满了温馨的回忆   师: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牛奶,”我喃喃地说……还能理解为什么看到比尔格勒之后,叫出的是“牛奶”,而不是“比尔格勒”?(学生点头)“牛奶”,“比尔格勒的门房”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块什么样的地方?   生:(散乱地)自由的地方,和平的地方……   师:我们也不要太随意拔高,最起码在这个天地,他可以不必要做他不想做的,我借用刚才同学用的句式“与其……不如”也来造一个句子,“与其说是我反抗纳粹战争,不如说是作者海因里希·伯尔反战,他在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获奖辞是:“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投影)1950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引起轰动,也是因为反战他因此被称之为“德国的良心”1985年7月19日,伯尔去世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给伯尔妻子安妮玛丽的哀悼与慰问信中写道:“海因里希·伯尔走了,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我们伟大的德国文学他是崇尚和支持自由的,常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他又是爱好争论的,由此激起人们的反响,同时也引起人们对他的敬爱我们将怀念他勇敢、热诚、清醒和总是敦促的声音” (投影)一些外国报纸更是评论道“他把德国人的灵魂从俾斯麦和希特勒的阴影里解救出来”(投影)正是这样,作家通过小说来表现对纳粹战争的反思,尤其是写出了纳粹阵营中的“异端”   (板书:恪守命令 自由反战)   如果说这是小说的主题的话,那么我们就要来看看小说是从第49节才开始写到“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那前面的四十八节写的是什么?   生4:写的是“我”的眼睛看到的东西   师:看到什么?   生4: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师:他怎么看到战争的残酷?   生:(杂乱地)没有   师:究竟有没有看到战争的残酷?我们从文字中来寻找要抓住细节   生4:有“整个城市烧成一片火海”,还有“连车顶上的灯泡也碎了”,表明战争都在继续   师:灯泡碎了,是看到的,“城市成了一片火海”是看到的么?   生:听到的   (生5举手)   生5:在这个里面,有两个细节要注意,“一个是光线透过打破的车窗照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