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苏教版选修《西湖的雪景》word教案1.doc
【教学目标与重点】
1、作为记叙文,重点提示游记的要素与普通记叙文六要素的区别,也是体现本教材要把抽象的教学文体还原为真实文体的一种目标。
2、记叙文又分艺术类与实用类,本课和下一单元的实用类记叙文《杭州西湖导游词》形成的规范与变通的关系,虽然不直接点明,但要预先留下伏笔。
3、关于“美文”的概念。本篇属于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美文,这一类作品(最典型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有在其推动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的意义上才获得价值,否则容易得出作者消极躲避社会现实的结论(详见教材《美文》一课)。
【作家简介】
钟敬文(19O3-2002),广东海丰人。笔名静闻等。曾留学日本。先后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先生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他首次提出要建设独立的中国民间文艺学,他主编了高校文科教材《民间文学概论》,倡建成立了中国民俗学会。几十年来他发表了二三百篇论文,结集出版了《民间文艺》、《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民俗文化学》等专著。他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在第六届文代会上,他被授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称号。此外,钟敬文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知名的散文家和诗人,著有散文集《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等。1934年,阿英编《现代十六家小品》,从现代散文作家中挑选出影响较大的16位作家,这16人依次为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钟敬文、谢冰心、苏绿漪、叶绍钧、茅盾、落花生、王统照、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鲁迅、陈西滢和林语堂,这就可以看出钟敬文的散文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品背景】
钟敬文是著名的民俗学家,青年时代,他就对民俗研究有兴趣,1927年秋,他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与顾颉刚等人组织了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及民俗学丛书,后来他做起散文来了,也和民俗有点关系呢。1928年,在中山大学执教的钟敬文,因为经手付印的《吴歌乙集》(王翼之编),中间有“猥亵”的语句,触怒了当时那位假道学的校长,被迫离职了。后来他来到杭州,靠刘大白的帮忙找到了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开始在一所商业中学教国文,稍后兼任浙江大学国文讲师。西湖山水的熏陶,促发了他散文创作的兴致,于是就在1929年和1930年,他接连出版了《西湖漫拾》及《湖上散记》两本散文集,《西湖的雪景》即出自前一本。
钟敬文游记小品具有传统游记散文的山水情怀。他不只一次谈到他的散文创作所受古典文学尤其是宋明小品文的影响。在《我与散文》中,他就谈到他早期散文“从内容到风格上都表现着受过古典文学(特别是宋、明才子派的散文小品)熏陶的痕迹”。钟敬文的游记散文喜欢描摹、营造清幽寂寥的意境,以表达自己凄冷、孤独的心境。《重阳节游灵隐》写作者重阳节登灵隐寺,尽情地领略“高渺清虚的蓝空底下,茫漠的湖水,突兀的峰峦,疏落的林木”所呈现的高寒幽寂的禅境。《西湖的雪景》写作者和朋友在漫天飞雪中游览西湖,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漠漠平湖,让人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郁达夫所说的“清朗绝俗”,我以为用以指称钟敬文的这类山水游记是最恰当的。这些作品,的确让人感到清幽、灵性、诗意。
???
??? 链接:西湖边上的隐士——论钟敬文
【课文讲解】
可有四种方案可供选择: 1、采用课文导读提供的资料,重点分析游记的文体特征。 2、采用课件一(现代版),指出今天对课文的误读。 3、采用课件二(民国版),通过对西湖老照片的阅读,还原课文的时代内容。 4、通过课文的删减本(删除古典诗词古典),了解课文深厚的历史文化蕴含。
这样反复从不同角度讲解课文的目的,也就是一种细读的功夫。也可以综合上述方案,比如采用现代版课件和民国版课件作比较。
【字词讲解】
注:教材上有简单注释,这里再提供一份详细的,并不是要这样去讲课,而是有备无患,防备学生提问。
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语。 丘迟(公元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八岁便能属文。初仕齐,以秀才迁殿中郎;入梁后,以文才为武帝所器重,官至永嘉太守、司空从事中郎。梁武帝著连珠,诏群臣继作者数十人,以丘迟文最美。 陈伯之,睢陵(今江苏睢宁)人。梁时为江州刺史,封丰城县公。梁天监元年(502)率部投降北魏,为平南将军,都督淮南诸军事。天监四年(505),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率军北征,陈伯之领兵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作此书私劝陈伯之归降。这封信从南北战场的形势,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个人的前途和他目前危险处境等方面着笔,不仅有晓以利害和大义的正面劝告,更以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浓郁的乡情引动对方的故国之思,文辞委曲婉转,声情并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