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区域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通与区域发展.ppt

交通與區域發展 第七單元~都市與環境 p16 一、交通比較 二、交通方式 1.包括運輸與通訊。 2.交通路線的結構: A.節點:起終點 B.連線:交通路線 C.腹地:可抵達的區域 三、交通的內容 1.交通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條件。 2.公路的修建費用最低,適應地形的能力最強。 3.日治時期,積極進行現代化的交通建設。 4.光復初期的交通建設以整修舊有的系統為主 5.民60年代以後,各種交通建設加速展開。 6.民80年完成環島鐵路系統,預計民94年完成高鐵。 7.公路部分,民93年完成兩條南北向高速公路,與多條東西向快速道路、並興建地方道路,公路密度:1.017/M2 8.民80年以後,空運也越來越便捷,有桃園、高雄兩個國際機場,國內機場也越來越多。 9.交通使得各個小區域逐漸結合成一個完整的大區域,也加速城鄉交流、都市擴張。 四、交通特色 1.東西向(山脈)南北向(河川)交通受地形阻擋 2.早期交通以沿海海運為主→一府二鹿三艋舺 3.交通方式造就都市 4.鐵路:環狀系統。西部縱貫、南迴、東部幹線、北迴鐵路;平溪、內灣、集集、阿里山 5.公路:網狀系統,帶動區域發展。 6.捷運成為解決都市交通擁擠的方法。 7.海運四大港口:基隆台中、高雄、花蓮港 8.河運不興,淡水河有觀光渡輪。 9.空運:國際機場、國內機場。 五、區域發展 1.原因:產業結構改變,鄉村人口外流。 2.形成四個區域:北、中、南、東。 3.區域特色: A.北部:政經中心 B.中部:稻作農業 C.南部:重工業海運鹽業 D.東部:原住民文化區 4.區域發展不均,形成區域差異及問題。 A.西部:都市問題 B.東部:就業問題 5.改善方法:國土綜合開發計劃,設立地方生活圈,平衡失衡問題,達到生活、生產、生態並重。 六、都市 1.在清代,臺灣就已有許多市鎮。 2.臺灣都市形成的類型 A.沿海港口型市鎮: 淡水、布袋、東港。 B.內陸平原、台地的行政型市鎮:宜蘭、鳳山 C.沿山開墾型市鎮:大溪、旗山。 D.因交通網聯繫,形成的大型都市體系: 高雄、竹南、台北、 台中。 3.也有因為遠離交通幹線而發展停滯:鹿港、鹽水。 4.台灣的都市大多分布在西部,同時也利用交通網將彼此聯繫,形成完善的都市體系。 七、經濟成長和區域發展 1.光復後,經濟成長極為快速。 2.50年代,工業產值超過農業。 3.80年代,工商業成為台灣經濟的主體。 4.90年代,工商業就業人口佔92.5% 5.工商業主要分布在都市及其外圍,所以出現城鄉、區域發展不均的現象。 6.工商業集中的北部區域,人口密、收入高、經濟發展高。 7.工商業不發達的東部,人口稀疏、平均收入低、區域經濟發展低。 8.經濟發展程度與生活環境品質是相關的。 八、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育 1.台灣地區常見的環境問題:污染、超限土地利用、生態破壞。 2.沿海地區的問題: a.超抽地下水,形成地層下陷,海水倒灌。 b.工業區排放廢水,污染農田、河川、破壞近海海洋的生態。 3.平原的環境問題:水、空氣、土壤的汙染,噪音問題;土地超限利用。 4.山地、丘陵地的問題:山坡地不當開發,破壞生物棲地、遇到豪雨形成土石流。 5.目前,維護生活環境的品質,建立永續發展的生活空間,設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 最高 最低 * 日治時期交通網 官營鐵路遍及西半部及花東縱谷 民國91年鐵公路分布圖 環島鐵路已完成,國道兩條高速公路也通車 中等 最快 最慢 速度 中等 最貴 最便宜 運費 陸運 空運 海運 * * *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