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含氮废水脱氮处理设计.doc
氮能引起水环境的富营养化,因此在含氮废水排入水体以前必须进行脱氮。常规的脱氮方法是进行生物硝化反硝化,但在有机碳源较低时必须投加甲醇或乙醇等外加碳源才能进行有效的异养反硝化。最近一些国外学者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发现,在低溶解氧(DO为1 mg/L左右)条件下某些微生物能不消耗有机物而进行脱氮,例如用生物转盘法处理经化学混凝(絮凝)的填埋场渗滤液(DOC为20mg/L,NH4+-N为100~400 mg/L)时有60%的氮流失,而这不可能是异养反硝化的结果,故把此现象叫做好氧反硝化(Aerobic denitrification)或氧受限制的反硝化(Oxygen limited denitrification),也有人称其为好氧脱氨(Aerobic deammonification),属于自养反硝化类型的一种[1~3]。对于氨氮较低的地表水处理,国内外尚未有好氧反硝化现象的报道。
1 中试概况
采用三级淹没式生物滤池对永定河水进行处理流程见图1。
图1可见,滤池(柱)高均为3 m,柱直径为20 cm。滤池Ⅰ、Ⅱ的滤料层净高为1.2 m,滤池Ⅲ的滤料层净高为1.5 m(开始运行时为1.5 m)。滤池中的填料均为陶粒(粒径为2~5mm),滤池Ⅰ、Ⅱ内不曝气,而滤池Ⅲ内进行曝气。滤池Ⅱ顶部密封,但在柱顶部 侧面设有数个开口(通过阀门可以调节开、闭程度)以调节滤池Ⅱ内DO浓度(维持在1 mg/L左右)。
试验从夏天开始,通水挂膜约4周后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28%,对NH4+-N的去除率为60%,可以认为生物膜已基本成熟,经数日运行后认为系统已进入稳定状态。不同水力负荷和不同气水比的试验结果见表1~3。
从3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滤池Ⅱ内(DO为0.6~1 m g/L)有较多氮的流失,而有机碳(COD)却没有明显变化,估计所发生氮的流失是自养菌引起的。在滤池Ⅲ内也有少量氮的流失,这是因为其底部进水端仍存在一定的缺氧区,也发生了自养反硝化,同时可以看到气水比越大,滤池Ⅲ内氮的流失越少,这可能是通气量大时减少了滤池Ⅲ内的缺氧区,因而好氧反硝化受到较多抑制的缘故。
表1 水力负荷为5m3/(m2·h)时的运行结果 项目 原水 滤池Ⅰ出水 滤池Ⅱ出水 滤池Ⅲ出水 高锰酸盐指数(mg/L) 6.6 5.3 5.3 4.6 UV254(1/cm) 0.203 0.184 0.169 0.155 DO(mg/L) 3.4 1.0(1.3) 0.7 2.6 NH4+-N(mg/L) 3.9 3.0 2.0 0.5 NO2-N(mg/L) 0.2 0.2 0.2 0.1 NO3-N(mg/L) 0.7 1.3 1.3 2.8 无机氮总和(mg/L) 4.8 4.5 3.5 3.4 注:(()内数据为滤池Ⅱ进水的实际DO值;滤池Ⅲ的气水比为1∶1。
表2 水力负荷为6m3/m2·h时的运行结果 项目 原水 滤池Ⅰ出水 滤池Ⅱ出水 滤池Ⅲ出水 滤池Ⅲ出水 滤池Ⅲ出水 高锰酸盐指数(mg/L) 6.9 6.1 6.1 5.3 5.2 5.2 UV254(1/cm) 0.136 0.120 0.118 0.101 0.097 0.097 DO(mg/L) 3.4 1.0(1.3) 0.7 2.5 3.1 3.6 NH4+-N(mg/L) 2.81 1.12 0.52 0.2 0.2 0.1 NO2-N(mg/L) 0.53 1.24 1.21 0.15 0.1 0.05 NO3-N(mg/L) 1.04 2.02 1.98 3 3.06 3.26 无机氮总和(mg/L) 4.38 4.38 3.71 3.35 3.36 3.41 注:()内数据为滤池Ⅱ进水的实际DO值;滤池Ⅲ的气水比从左到右依次为0.5∶1、1∶1和1.5∶1。
表3 水力负荷为8m3/(m2·h)时的运行结果 项 目 原水 滤池Ⅰ水 滤池Ⅱ出水 滤池Ⅲ出水 滤池Ⅲ出水 滤池Ⅲ出水 高锰酸盐指数(mg/L) 6.0 5.3 5.3 5.2 5.2 5.1 UV254(1/cm) 0.116 0.101 0.101 0.099 0.097 0.096 DO(mg/L) 3.3 1.0(1.3) 0.6 3.6 4.0 4.4 NH4+-N(mg/L) 2.32 1.38 1.14 0.2 0.1 0 NO2-N(mg/L) 1.03 0.76 0.67 0.31 0.18 0.05 NO3-N(mg/L) 1.49 2.17 2.04 3.04 3.3 3.7 无机氮总和(mg/L) 4.84 4.28 3.85 3.55 3.58 3.75 注:(()内数据为滤池Ⅱ进水的实际DO值;滤池Ⅲ的气水比从左到右依次为0.5∶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