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VIP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农民积极支持革命战争,根据地得到巩固。 革命根据地宣传土地革命的宣传标语 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证书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进行政权建设——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 。 2.进行经济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开展贸易往来) 3.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1931年11月,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进行选举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主义,认为革命潮流始终并不是低落的,而是高涨的。盲目要求一些地区继续举行暴动。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其主要错误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王明(1904--1974)1926年入党,1931年取得党中央领导 权,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损失。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及其实质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如不肃清内匪,则绝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一九三三年四月十日 背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壮大 时间:九一八事变后 表现:对日继续妥协,对中央革命根 据地接连发动两次“围剿” 亲临南昌指挥第三次军事“围剿”的蒋介石 失败 8万多 100万 1933.10—1934.10 第五次 胜利 7万多 50多万 1933.2—1933年春 第四次 结果 红军兵力 国民党兵力 时间 名称 1.此表反映蒋介石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有何特征?说明了什么? 2.从两次反“围剿”的结局看,红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而没能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取胜的可能吗? 对比这两次反“围剿” 不同结局,你最深刻的认识是什么? * * Company LOGO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3 1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原 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威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 具 体 表 现 北伐军进军江浙,英、美、日帝国主义国家派 军舰到上海,扬言武装干涉。 北伐军攻占南京,英美军舰制造“南京惨案”。 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南京江面行驶的帝国 主义国家的军舰。 进驻上海的法国铁甲部队 开进上海的日本军队 英国在上海增兵。图为英国机关枪队。 1924 1925 1926 1927 万县惨案 南京惨案 英美日帝国主义 寻代理人 西山会议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 “四一二”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 “七一五”政变 国民革命的失败 邹鲁、谢池等 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公开反对三大政策。 西山会议派 代表: 表现 在上海另立“中央” 蒋介石 表现 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制造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 目的: 排挤共产党和国民党内其它派别,为夺权铺平道路。 结果: 大革命失败 国 民 党 右 派 夺 权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为了排斥共产党人,夺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指使部下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的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第二天,中山舰开到黄埔。蒋介石却诬指中山舰擅自开入黄埔,是共产党员阴谋暴动,20日,蒋以此为借口命令逮捕李之龙。并扣押中山舰,包围了苏联顾问团住处。这即是“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扣押中山舰,拘留舰长李之龙,包围了苏联顾问团住宅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缴械工人纠察队的武装,驱逐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由于共产党和苏联顾问的妥协退让 蒋介石窃取国民党 和军队最高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