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技术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研究.pdfVIP

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技术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第二卷) 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技术及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研究 袁善奎马严明。周明国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基础实验室,南京210095) 摘要在没有DMI类药剂用药历史的湖北利川l山区麦田采集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带回室内萌发.单孢 子堆/样车分离得到61个野生菌株.采用叶段法剥碍每个菌株的D0韩。建立起小麦自耪病菌对三唑配的租 对敏感基线Bc∞=D,1090+0.0048pg/ml。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菌}三唑酮;敏感基线 小麦白粉病(病原菌为Blumeriaf。sp.tmw/)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国 graminis 际上主要使用DMI类杀菌剂防治该病,但应用不到10年就出现了抗药性问题。中国80年 代初引进三唑酮防治该病,迄今已有20年的用药历史,目前仍是生产上防治该病的主要药 剂。近年来,国内外相继报道,植物病原菌对三唑类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但抗性水平因各 自泓定方法而异,难以比较。1991年FgJ¥C公布了4种麦类自粉病的抗性钡!l定方法【I]。牢国 马志科“目、马严明[‘]也进行了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抗性测定方法研究,表明叶段法适 合对大量菌样进行测定,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马严明F”最新研究发现,即使采用叶段法进 行敏感性测定,如果药剂处理方式不同则测定结果也有差异,认为采用药液浸叶和培养基加 药的复合处理方式灵敏度更高,重复性更好。本文旨在参考这种易于统一的药剂处理方法, 建立一个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相对敏感基线,作为今后小麦白粉病菌抗药性监测数据 分析的参考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5%三唑酮WP。张家港七洲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供试麦种 1999年5胃从没有功m类杀菌齐j用药历史韵湖j℃省利jll市山区麦田采集小麦自粉病 菌成熟闭囊壳,在4C下干燥保存1个月后,按下面几种方法(A、B、C、D、E)处理闭囊壳; 器器黯徽褰朦差蒹蓉豫点嘉…….。 闭囊壳不经表面消 f灭菌水中漂浮3d一挑至滤纸片上……E 毒一灭菌水漂洗3次 l直接挑至滤纸片上……B ·现工作单位,安蠢省农业科学研究甓檀保所,舍嚣z姗1 褒善奎等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技术及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研究 105 将带有闭囊壳的滤纸片用灭菌水湿润,并将滤纸片贴在培养皿的皿盖内侧,培养皿中加 入水琼脂培养基(1%琼脂+5腿/nll苯并咪唑),并插上小麦叶段(叶段倾斜15。左右),将培 养皿一起放在光照培养箱中(19士1℃)培养,以后每隔5d将皿盖转移至插有新鲜叶段的培 养基上,并保留原来的叶段继续培养,观察是否发病,每培养皿1个闭囊壳,每种处理方法随 机选择60个闭囊壳。让滤纸片经常保持湿润,从第3d开始每天观察闭囊壳是否裂开,直到 没有闭囊壳裂开为止;最后统计每一种处理方法的闭囊壳裂开总数和侵染成功总数(培养皿 中叶段只要发现一个病斑即视为侵染成功)。计算: 侵染成功率cRs-,(%)=篓差嚣蔫{||;};麟×,oo 选择RSI最高的一种方法对闭囊壳进行萌发,并从发病叶段上随机剪取单孢子堆,将 其孢子抖在麦苗上,隔离保存,作为单个菌株,用作后面测试。 1.4测试叶段准备 叶)完全展开(约15d)时,剪取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健康麦苗的第1片真叶,去除叶尖和叶 基部分,剪成2.5~3.Ocm长叶段。 1.5药剂处理方法 参照马严明嘲介绍的药液浸叶和培养基加药的复合处理方法。 培养基不加药作为对照. 1.6测试菌种准备 将分离保存的单孢子堆菌株转接在生长7d左右的麦苗上,待麦苗上长满分生孢子堆 (约8d左右)即可供试。 1.7测试 将用不同药剂浓度处理的叶段斜插(倾斜30’)在与其对应的吉有相同浓度的含药平板 上,叶段正面朝上,每皿lO个叶段,每个培养皿作为一个测试单位。然后将各处理叶段一起 放在接种箱中,取一杯菌种,从接种孔口将孢子吹人,沉降2~3min.每菌株重复4次测定。 分级标准参照文献旧。计算相对防效,将浓度一防效转化为相应的对数一机率值,最后求出 毒力回归曲线方程Y=a+bX,EC*及相关系数r。 2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方法的闭囊壳萌发情况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