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园里 窗前晨景.ppt
一、作者简介 艾略特(T.S.Eliot,1888—1965),原籍美国,1927年入英国籍,是后期象征主义,也是整个现代主义文学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判家之一。1947年荣获英国女王授予的“劳绩勋章”,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表彰他:“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 T.S.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诗坛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作为英美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领袖,他的名字已成为现代主义的代名词;艾略特也是一位有着独特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时代乐曲的回音”。同时,他的戏剧和批评理论在二十世纪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艾略特于1888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良好的家庭背景给予艾略特矜持规矩的贵族修养;作为移民家族的后裔,博大精深的英国文化传统也被灌输到他身上。 艾略特的父亲是一位讲求实效的美国商人,母亲则爱好文学,希望孩子们能在文化事业上有所成就。艾略特年少时期就显示出同年人少有的早熟和睿智。 1910年的艾略特 1906年入哈佛大学学哲学,同时修学英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以及比较文学等课程,他对东方宗教深感兴趣。在文学上,他受到文学评论家艾温·巴比德和反浪漫主义哲学家乔治·桑塔雅纳的影响。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布拉德利是艾略特终生崇拜的人。 续到英国上牛津大学,后留英教书和当职员。 1908年开始创作。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它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长诗《荒原》,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1948年因《四个四重奏》 “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艾略特的诗歌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作品情调低沉,常用联想、隐喻和暗示,表现现代人的苦闷。成名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用内心独白表现主人公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的矛盾心态,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空虚和怯懦。 此诗后来收入他的第一部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他所见》(1917)。他这时期出版的另一部作品《诗集》(1920)也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知识分子的悲观和失望,颇受英美文坛的好评,《小老头》被认为是《荒原》的前奏曲。 1922-1929年是艾略特创作的重要时期,他的诗歌的技巧和内容趋向复杂化。 代表作《荒原》(1922)和《空心人》(1925)集中表现了西方人面对现代文明濒临崩溃、希望颇为渺茫的困境,以及精神极为空虚的生存状态。《空心人》中绝望的情绪十分明显:人是空心人,头脑里塞满了稻草,人的声音“完全没有意义,像风吹在干草上”,而整个世界将在“嘘”的一声中结束。空心人是失去灵魂的现代人的象征。 1929年以后,艾略特继续进行诗歌艺术的探索,同时思想开始出现变化。他的长诗《圣灰星期三》(1930)宗教色彩浓厚,作者试图在宗教中寻求解脱。 《四个四重奏》(1943)是他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这是一组用四个地点为标题的哲学宗教冥想诗歌。《烧毁了的诺顿》指一座英国乡间住宅遗址,《东柯克》是艾略特的祖先在英国居住的村庄,《干萨尔维奇斯》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海边的一处礁石,《小吉丁》是17世纪英国内战时国教徒的小教堂。 这些地方都是诗人认为值得纪念的地方。每一首诗都模仿贝多芬的四重奏,有5个乐章。诗歌抒发人生的幻灭感,宣扬基督教的谦卑和灵魂自救。有的批评家认为,这是艾略特的登峰造极之作。 四个四重奏(2)东库克村 我的开始之日便是我的结束之时。一座座房屋不断竖起来又倒下去,化为瓦砾一片,被扩展,被运走,被毁碎,被复原,原址成了空地、工厂或僻径。从旧石块到新楼房,从旧木材到新火焰,从陈火到灰烬,从灰烬到泥土,如今却成了人畜的肉体、骨骼、皮毛、粪便,也成了玉米杆和叶片。一座座房屋生死有期:一度营建,一度世代居住一度狂风吹折松脱的窗棂摇撼田鼠常访的墙脚板吹动织有箴言的旧挂毯。我的开始之日便是我的结束之时 …… 艾略特在诗剧领域也颇有成就,他试图创立一种现代的诗剧模式。剧作《大教堂谋杀案》(1935)的主人公是12世纪的大主教贝克特,剧本肯定了宗教献身精神。他的其他剧本还有《全家重聚》、《鸡尾酒会》等。 艾略特还是一个重要的文论家,他写有著名的文学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和《诗的三种声音》等大量评论。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如作家要有历史感,作家不能脱离文学传统但可以以自己的创作去丰富和改变传统,诗人应该去寻找“客观对应物”等。他在《圣林》和《论诗与诗人》等文章中还提出了诗歌创作与评价的原则。这些见解对新批评派有很大的影响。 1915年,艾略特同维芬·海格伍德英国姑娘结婚,此后定居伦敦。新婚不久她就病倒了,此后一直为病魔所缠绕,艾略特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