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七下《囚绿记》word教案1.doc
《囚绿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
2、赏析绿枝条形象的语言描写,探究绿的内涵。
3、理解“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教学重点:
1、赏析绿枝条形象的语言描写,探究绿的内涵。
2、理解“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教学难点:
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学习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作家陆蠡。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说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崇高的灵魂,并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整体感知
1、解题:观察“囚”字,有什么特点?它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会意字。把人围在一个封闭的四方院落里,就是囚了。“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2、简介陆蠡。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在上海文化出版社任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日本宪兵扣留,惨遭杀害,时年34岁。1983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出版过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3、写作背景。
文中13段明确告诉我们“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国难当头,陆蠡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发出了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4、预习检测
字音:陆蠡lǐ 涸辙hé 蕈菌xùn 猗郁yī
瞥见piē 移徙xǐ 婆娑suō
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急不暇择:来不及选择。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围绕绿,作者记叙了自己的哪些行为?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提示:寻绿(1—4段):喜悦 满足
赏绿(5—7段):喜爱 留恋
囚绿(8—12段):无比的喜悦 爱怜
放绿(13段):尊敬 祝福
怀绿(14段):怀念 期盼
四、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解决。
(1)文章以作者对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通过写囚禁又释放常春藤绿枝条的事情,来表达自己对绿的喜爱。这个绿,在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找出描写绿枝条自然形象的语言进行赏析、体会。
提示:囚绿前:伸须、攀缘、舒叶、观赏纤细的脉络,嫩芽;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写出生命力旺盛的状态。
囚绿后: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写出顽强不屈、向往光明与自由的特点。
颜色:失去青苍的颜色—柔绿—嫩黄
形态:先前的“浆汁丰富”—细瘦—娇弱,并把它比作病了的孩子
(2)这个绿枝条的自然属性特征是什么?
提示: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3)绿枝条愿意被囚吗?一个“渐渐”写出它颜色由深而浅,枝条由粗而细的过程,以死来表达对光明自由的向往的特点。它以死抗争的行为中可以发现它具有怎样的精神?
提示: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4)作者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定释放绿枝条。这里的“绿”还被作者赋予了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提示: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象征意义:一是象征作者向往自由和光明的情怀;
二是象征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三是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和召唤。
总结:陆蠡借赞扬绿枝条的精神,赞扬了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绿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必将到来。
五、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提示:向日葵:向阳 仙人掌:耐旱 梅花:不畏严寒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册!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护理.pptx VIP
- 压疮品管圈成果汇报PPT幻灯片.ppt VIP
- 车险承保方案.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合集(第一讲-第十六讲)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大纲.doc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与建设关键问题探讨.docx VIP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pptx VIP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_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__.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pdf VIP
- 民事诉讼法中案外第三人对执行的异议之诉.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