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伦理.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比较伦理.ppt

开掘传统精华 创建中国特色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 Comparing research of ethics of Sino-Western 张 应 杭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 教授 兼: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客座教授 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讲座教授 澳门科技大学管理学院MBA兼职导师 Email: zhangyhhz@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绪论: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背景下的比较伦理 一、中西伦理比较的理论界定 属于“比较文化”的一个分支学科,以伦理观为比较视阈。其目的在于重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时代的伦理价值观。 近代中国经历了“比较文化”的两次热潮:一是鸦片战争以后,以严复、魏源等为代表的知识界“开眼看世界”;另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向西方学习思潮。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绪论: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背景下的比较伦理 二、中西伦理比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中西伦理文化分别有着几千年的传承,我们将以专题的方式进行讨论。 大致有善恶之辩、人我(群己)之辩、义利之辩、欲理之辩、有无之辩、生死之辩这样六大专题,如果可能对动静之辩、力命之辩、知行之辩、志功之辩等也简单地作梳理。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绪论: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背景下的比较伦理 关于方法论的几个建议: 理论与现实的统一:不是比较而比较;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善于对几千年传统作逻辑归纳,厘清线索; 普世精神与民族特色的统一:尤其关注伦理文化重建的中国特色; 阅读经典与理论创新的统一:读书与思考的统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绪论: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背景下的比较伦理 三、中西伦理比较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在于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学理(或文化)层面的支撑,没有现代化的文化就没有现代化。 实践意义则在于为当今中国走出道德虚无主义(或称相对主义)提供一些实践理性的原则。 对自我人生而言,这还是一个“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冯契语)的修养过程。 推荐的参考书目 1.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宋希仁主编:《当代外国伦理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石毓彬等著:《二十世纪西方伦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5张应杭著:《伦理学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张应杭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一: 中西伦理文化在人性问题上的善恶之辩 一、善恶之辩中传统的“人性本善”论 人性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孟子:性善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 告子:性不善不恶论。 荀子、韩非子:性恶论,“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韩非子·显学》)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一: 中西伦理文化在人性问题上的善恶之辩 《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与西方的性恶论恰巧相反。 ? 这个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培养注重心性控制的觉悟力。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一: 中西伦理文化在人性问题上的善恶之辩 二、善恶之辩中西方的“人性本恶”论 古希腊对人作动物的最初解释。 《圣经》的原罪说。 霍布斯“人对人象狼”和存在主义萨特“他人即地狱”的名言。 可见,这是一个确信“人性本恶”的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一: 中西人性问题上的善恶之辩 三、中西文化在人性问题上的差异与现实启迪 恶的警策与善的自信。 德治与法治的互补。 伦理学里美德伦理与制度伦理的共建。 “孔夫子主义(Confucianism)热”。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二: 中西伦理文化的人我(群己)之辩 一、人我之辩中的“人我合一”传统 儒家: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 佛家: “不二真谛”中“自他不二”的思想。 反对杨朱的利己主义 “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滕文公》)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二: 中西伦理文化的人我(群己)之辩 所以,与西方文化有悠久的利己主义(或称合理利己主义)不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直主张利他主义即仁道、恕道。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也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的说法,但这一直是被正统文化所批判的。 ? 这个人我之辩传统对历史的影响可以归结为: 注重培养“仁者爱人”的亲和力。 中西伦理比较专题研究之二: 中西伦理文化的人我(群己)之辩 二、人我之辩中的西方个人主义传统 亚里士多德那里,便已涉及人追求自身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