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历史考述.doc

  1. 1、本文档共1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潭历史考述.doc

湘潭历史考述 第一章 拓荒之歌 远古至战国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人是从类人猿进化来的,“人猿相揖别”就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而制造工具又是从打击、磨制石头开始,这样就揭开了人类历史的第一页,进入了石器时代。毛泽东把这划时代的历史进程,用诗人的眼光写入了他的《咏史·贺新郎》中:“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我们的《历史长河》就从“小儿时节”——湘潭先民的童年时代说起。 今天的湘潭,土地面积只有5014.96平方公里。它处于湖南中部偏东,湘江从境内流过,涟水、涓水两大支流犹如叶脉状分布于境内,它们就是哺育我们上万年、十万年,以至百万年的母亲河。从地貌看,这片土地属于湘江下游,洞庭湖尾闾地区,沉积物发育良好,是一块梯状阶地,是十分发育、层次分明的河谷地带。它南有衡山山脉,西有雪峰山脉的余脉蜿蜒入境。而湘潭的仙女峰(《南岳志》称为碧岫峰)则是衡山的第七十一峰,峰下曾有碧岫寺,至今峰下的村子仍名碧岫村;在湘潭境内南岳所属七十二峰中还有屏障峰,位于石坝乡与花桥乡交界处,当地人称之为天马山;在天马山西两公里处又有一峰称日华峰,当地人称日华山,并赞之为“日照九州、华光万里”;此外在湘潭与湘乡(今双峰)交界处还有灵应峰,为昌山主峰,当地人称为锦鳌峰。在湘乡、韶山境内则为雪峰山余脉,以褒忠山最高,以韶峰最著名,雪峰山脉逶迤而入宁乡。全境几十万年来一直地壳稳定,气候宜人,无酷暑严冬,但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林木茂密,野果遍布;飞禽走兽群集于此,河水滔滔,溪流潺潺,为古人类蕃衍生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现已知的元谋人有170万年历史了,长阳人也有5~10万年历史。而在境域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物为2002年发现于湘乡牛形山的形成于20万年前(一说30~40万年前)的网纹红土中的砍砸器,因此这件石器距今至少有20万年。它是已知的湘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物。湘潭周边还存在较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但其年代都迟于牛形山的砍砸器。这是不迟于20万年前,湘潭就有人类活动的铁证。此外如湘潭县三门(今属株洲县)六斗坪就有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在1万年以上,它处于湘江左岸的三级阶地上,已采集到打制的刮削器,是用石砂岩打制而成的。这个古人类遗址说明,远在1万年前湘潭先民就已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狩猎仍是主要的生活物资来源之一。先民们为避湘江洪水,选择阶地居住,当然,他们过的是穴居、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上古穴居而野处”(《周易·系辞》),就是这个时期的写照。 新石器时期,长江流域的代表是大溪文化,它距今已有6500~7000年左右。湘潭是大溪时期文化较集中的地方,它拥有老虎坑(湘潭县荆州乡金棋村)、堆子山(湘潭县锦石乡太阳村)两大遗址,被称为湘中大溪文化的四大遗址的一部分。这些遗址中,陶器残片多泥质陶、白陶,陶器上多戳印纹。陶器制作时的夹砂,是避免烧制过程中开裂而加入的,说明制陶技术有所提高。从陶器的器形看,种类繁多,有豆、壶、杯、碗、甑、罐、鼎,这些陶器均为日用器具,其中不乏炊具如甑、鼎等,证明人们当时已熟练地用火进行烹煮,脱离了茹毛饮血阶段。特别是陶片上的纹饰有弦纹、篦点纹、绳纹、篮纹以及刻划纹,前几种纹饰均为已有物品在器物泥坯上压制而成。而刻划纹则是在制作中以竹片或树枝、石片、骨片在泥坯上刻划而成,是先民们有意识地记录某一特定事项的证明。它常被看作记事的标识,也就是说不能排除是一种原始的文字模式。 新石器时期稍晚一点的,我们称为屈家岭文化(它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和龙山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其中多夹砂陶。湘潭县境内有锦石乡苍场村的堆子岭遗址,荆州乡新福村的茅柴山遗址,雁坪乡羊鹿村的塘湾遗址,碧泉乡桂花村的左家山遗址,龙口乡董家坪村的韩家坳遗址,花石镇超上村的白竹湾遗址,留田乡桐梓村的桐梓坪遗址,石鼓乡万家村青州坪遗址,石鼓乡海云村马颈坳遗址,河口乡双板桥村的老树山遗址。湘乡境内有龙潭村岱子坪遗址的二三期,石柱乡石柱村的团鱼山遗址,石柱乡石头铺村的状元洲遗址。这些遗址中以岱子坪遗址最大,约1.8万平方米,其次为青州坪遗址和马颈坳遗址,分别为7500平方米和6000平方米左右。 岱子坪遗址为一大型居落遗址,仅从发掘的347平方米就清理出墓葬97座,出土器物有陶器鼎、鬹、盆、碗、钵、簋、豆、杯、盂、罐、壶、甑等,出土多空腹尖足鬹,尤以宽扁足鼎最具地方特色,其纹饰又有用手指按捺出指窝的按捺纹。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锛、石凿、石铲、石镞等,此外还有玉簪、陶纺轮。其遗址还存在一些灰坑,坑中除草木灰、炭渣外还有兽骨。其他遗址也曾出土石刀、石矛、陶釜及陶窑。 从大溪文化晚期到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这2000年左右,都属于父系氏族时期直至原始社

文档评论(0)

hst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