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Dsp builder的CIC插值滤波器设计.doc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Dsp builder的CIC插值滤波器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设计论文已经通过各大高校老师审核认可并通过答辩,准确完整无误。欢迎大家下载学习交流。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店主,竭诚为您解答!!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目:基于Dsp builder的 CIC插值滤波器设计 院(系):信息与通信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0900210225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2012年5月20日 摘 要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软件无线电技术也出现了新的景象,软件无线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纯硬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式,其思想是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用软件实现通信的功能,但随着随着系统的功能逐渐复杂化,一块芯片上需集成各种各样的功能,这个时候,优化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多的功能就成了需要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在广泛运用的FPGA系统中,众所周知的是,FIR滤波器运用了大量的乘法器,而乘法核在FPGA系统中,将会浪费很多的资源,这是很不可取的。 在多速率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由Hogenauer率先引进了CIC滤波器。早在1981年,Hogenauer就在IEEE上发表了一片著名的论文,他首次将CIC滤波器引入信号处理世界。而如今,CIC滤波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多速率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 CIC滤波器是一种极、零点相消的FIR滤波器,只有加法和延时运算,没有一般FIR滤波器所需的大量乘法运算,所以通常工作在系统中运算量最大的第一级,可以节省资源,降低功耗。 本文所设计的CIC插值滤波器,首先用Simulink建立CIC插值滤波器模型,仿真实现CIC滤波器插值功能。当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后就将其优化,并在Dspbuilder中重新建立该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验证正确后,通过SignalCompile编译生成VHDL代码,在QuartusII进行综合编译并完成时序仿真。同时,编写Testbench文件,在Modelsim中完成最后的RTL级仿真。最后将Modelsim的结果和Matlab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完全硬件实现了理论仿真,完成本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CIC滤波器;FPGA;Simulink模型;Dspbuilder;VHDL代码生成; 引言 级联积分梳状滤波器,英文名称(CIC cascade integrator comb),无线和局域网通信系统发送信号、信息的速度和频率常常超过数字处理能力的上限(比如56Hz)。使用中频(IF)级可将信号频率降低到ADO可以接受的值上(例如100MSa/s)。而信息占据的频带可能比ADC带宽还要低很多(例如,l00kHz)。对窄带通信而言,信道带宽远低于第一个ADO的速率((fbandwidth/fs)《1)。对于宽带应用,二者带宽需求的差异可小于10倍。不过,ALC采样后的信号在送人“后端”处理器进行分析之前必须首先被下变换到基带。这一般是通过将数字化之后的信号与一个合成的正弦信号(正弦和余弦)混频来完成的,其中合成的正弦信号来自直接数字综合器或DDS。利用这个过程可将期望的信道变换到直流。一旦变换到直流,期望的信道就可以由频率选择滤波器从宽带频谱中选出。不过,所需的下变换必须工作在较高的实时数据率下,这导致无法用普通的FIR从ADO输出中提取期望的信息,这时需要一种快速而简单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数字下变频器,也称为信道器。首选的信道器结构为级联积分器梳状(CIC)滤波器,或叫做Hogenauer滤波器。 本文所设计的CIC滤波器,首先用Simulink建立CIC插值滤波器模型,仿真实现CIC滤波器插值功能。当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后就将其优化,并在Dspbuilder中重新建立该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验证正确后,通过SignalCompile编译生成VHDL代码,在QuartusII进行综合编译并完成时序仿真。同时,编写Testbench文件,在Modelsim中完成最后的RTL级仿真。最后将Modelsim的结果和Matlab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完全硬件实现了理论仿真,完成本系统的设计。 正文 1概 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项目越来越巨型,动辄几十万行的代码越来越难维护,传统的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越来越难满足当今产品设计的需要,为了减少编程人员的工作量和增强代码的可维护性,自顶向下的基于模型的设计应运而生。基于模型的设计中,通过建模和仿真来获得从需求到设计的实现和测试,在开发编码之前的早期开发阶段就对模型进行测试,将产品的缺陷暴露在项目开发的初期,并在开发过程中持续不断地验证与测试,这样工程师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算法和测试用例的研究上,确保规范的完整性和无歧义性,最后自动代码生成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引入错误的可能,且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与成本,降低开发难度,并且软件的一致性好,软硬件整合简单,可靠性高。 本设计应用了Simulink和Dspbuiler同时完成CIC插值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验证,同时经过SignalCompiler完成VHDL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