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经典解题指导.ppt
再见, 祝你进步! 【评分案例】 满分(3分)例 例1:因为环境的不同,所影响的人的性格也不同,在良好的居住环境里,会使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就等于孔子“无友不如己者”的观点,要与比自己更仁德的人一起交往,这样才能吸取他人身上的美德,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也符合有德之人就会有人亲近的观点。 例2:上面选段中“里仁”就是要居住在仁德之人的旁边,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仁德的培养有益处,而交友也是这样,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就是结交比自己好的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受到好的熏陶,这样有利于仁德的培养。 2分例 例1: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应该慎重地结交朋友,看清他的为人。如果他的品性恶劣,我们应该认真考虑我们应多交一些益友,这样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我们的仁德养成也很有助益。 ——没有联系“择处” 例2:“择处”是要谨慎选择居处,而理想的居处是仁德之所。“无友不如己”是向品德高尚的人看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那么自己的朋友中也就没有比自己低的人了。 ——对“无友不如己”理解不准确 1分例 例1:有学问、仁德的人做朋友,和选择一个好的居处一样重要。 例2:应该找有仁德有学问的人做朋友,如同与有仁德的人为邻居。 ——只写到“择友”和“择处”的联系 0分例 例1.要与有德的人交朋友,不要与无德的人交朋友。 例2.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的。 ——不符合原文意思 解读近年高考真题答案,看看其中的解题思路。 (2012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6分) 【答案】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表明观点)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阐述分析) ——概括题加分析题,答题时,应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根据具体问题一一解答,观点要完整,表达要简洁,切不要照抄原文,含糊其词。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②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2011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说明了君子的过错是掩藏不了的。(表明观点)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是正常的也是短暂的,子贡认为君子犯错误也一样,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敢于改正,短暂的黑暗之后依然是一片光明。这符合儒家的修身做法:君子不怕做错事,只要知错能改,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阐述分析)对今天的人们依然有启示作用:不怕做错事,就怕有错不改。(联系现实) (2008年福建高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 【答案】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表明观点)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阐述分析) 【他山之石】 (201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答案】(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答案示例】唐人的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