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诗三首教案.doc
外国诗首
致大海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
投影仪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结构思路,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学生边轻松诵读边圈点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15节)。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
2、具体研习
(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2)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3、欣赏品味
欣赏品味是在对全诗理解基础上的更高一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选择1~2处自认为最精彩之处进行品味,并组织学生讨论评判。
4、课堂训练
根据本课的体裁特点,主要进行诵读训练,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进一步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可要求学生画出诗歌诵读时的停顿与重音。
5、课堂小结
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佳妙之处,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有这样咏嚼才能探微揽胜,深入佳境。
四、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致大海》,能做到脱稿朗诵。
2、诵读普希金的《致恰达耶夫》,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篱笆那边◆自读导言
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
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
◆自读程序
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子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二、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的草莓指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
明确:想。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
明确:能。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4、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
明确:不愿。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5、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上的化身。思考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边坡与结构体雷达监测技术要求》.pdf VIP
-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100道 .pdf VIP
- kebf5变频器伺服使用使用说明书f5m.doc
- 2025湖北恩施州利川市选调市外教师6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湖北恩施州利川市选调市外教师6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服务标响应速度方案.docx VIP
- 2025湖北恩施州利川市选调市外教师6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湖北恩施州利川市选调市外教师60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砌筑井抹灰工程方案(3篇).docx VIP
- 2019通信中级传输与接入(有线)宝典.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