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五 明清——中华文明的彷徨.docVIP

【人教版】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五 明清——中华文明的彷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五 明清——中华文明的彷徨.doc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 明清——中华文明的彷徨 【复习策略】 1. 运用联系的方法:要掌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能横向联系世界和纵向联系中国,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推论出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2. 运用思辨的方法:(1)政治上, 通过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 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影响到中国整个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 (2) 经济上, 认识到小农经济是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 (3)思想上, 对明清思想家的观点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考点预测】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在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表现将是2010年高考的重点。 【知识整合】 考点 l、政治文明 1. 明朝君主专制的发展 (1) 废宰相: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明太祖于1380年裁撤中书省和宰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 并严令后世不得设立宰相。至此, 宰相制度被废除,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内阁:①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②明成祖在位时, 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 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 清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1) 清朝初年, 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 康熙帝亲政后, 设置南书房, 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互相制约, 最后集权于皇帝。 (3)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 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军机处结构简单, 保密性强, 办事效率高, 直接听命于皇帝, 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上传下达。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 巩固国家统一:①平定三藩之乱:起用汉将, 重用绿营, 平定了三藩之乱, 加强了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的统治。②收复台湾: 派施琅收复台湾, 设立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 先后取得乌拉布通、昭莫多等战役的胜利, 最终平叛成功。 (2) 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①崇尚儒家文化, 恢复开科取士, 延揽汉族文士, 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 又加速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②注重喇嘛教, 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3) 维护国家主权:①雅克萨之战:分别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②签订《尼布楚条约》:迫使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4) 评价:①进步性:对内, 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外, 击退沙俄侵略,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局限性: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 对外轻视西方。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比中国封建统治更具活力, 但是康熙帝未能紧跟先进潮流, 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③康熙在位61年, 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考点 2、物质文明 1. 手工业 (1) 制瓷业: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青花瓷、彩瓷、法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 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明代烧制了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 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 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2) 纺织业: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 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 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明代使用花楼机, 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3) 民间手工业:明朝中叶以后, 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 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全社会手工生产的主导地位。 (4)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2. 商业 (1) 明清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 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以徽商和晋商最为著名。 3.“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 原因:①明朝初年,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 勾结倭寇, 危及明朝的统治。②清初, 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 表现:清朝只开广州一处通商。 (3) 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 3、精神文明 1. 思想 (1) 正阳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