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固体液体性质单元测试及答案.doc
固体、液体性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 [ ]
A
B.白银.
C.玻璃.
D.食盐.
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B.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故金属是非晶体.
C.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晶体.
D.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
3.下列现象中由液体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是 [ ]
A
B.荷叶上的小水滴呈球形.
C.铝币能漂浮在水面上.
D.木块能漂浮在水面上.
4.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 ]
A
B.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C.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D.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5.关于浸润和不浸润的正确说法是 [ ]
A
B.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锌板.
C.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板.
D.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也不能浸润锌板.
6.能使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得越高的办法是 [ ]
A
B.采用密度大的液体.
C.采用密度小的液体.
D.在水中滴入一些酒精.
7.下面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B.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就一定不是晶体.
C.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但金属属于多晶体.
D.若物体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就一定是非晶体.
8.用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做成的水银气压计,其示数比实际气压 [ ]
A
B.偏低.
C.无偏差.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9_____、_____、_____,它们排列成点阵结构后热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_____.
10.如图7-13所示,系有纱线的金属环从肥皂水中取出后,在环上形成一层肥皂膜.如果用烧热的针刺破A部分液膜,画出后来液膜的大致形状,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_____.
11.水在细管里时水面呈_____形状,其主要原因是_____;水银在细管里时表面呈_____形状,其主要原因是_____.
12.图7-14是萘晶体的熔化曲线,由图可知,萘的熔点是_____,熔化时间为_____.若已知萘的质量为m,固态时比热为c1,液态时比热为c2,熔化热为λ,试完成下列表格.
13.如图7-15所示,在一个冂形框架上有一根可自由滑动的细铁丝ab,框上布满液膜.已知细铁丝和悬挂小球总重力为1N,铁丝长20cm,则该液体每单位长度的表面张力大小为_____.
14.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时,当_____和_____相互平衡时,管内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状态.
三、计算题
1550g、温度为-10℃的冰块,放进一杯0℃的水中,若与外界无热交换,则有多少水会冻结到冰块上.已知冰的比热2.1×103J/kg·℃,熔化热3.36×105J/kg.
16.质量为m的0℃的冰雹,自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其中1%质量的冰在下落过程中完全熔化成0℃的水脱离冰雹,若落地时的速度为400m/s,求:
(1)冰雹下落的高度?
(2)若落地时,动能全部转化成热,问能否将冰雹熔化?(设冰的熔化热λ=0.34×107J/kg,取g=10m/s2)
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
1C.
2.D.
3.A,B,C.
4.C.
5.C.
6.A,C.
7.A,B,D.
8.B.
二、
9
10.由于B处的液膜收缩,使纱线呈凹弧形.
11.凹弯月面,附着层分子分布较密,分子间斥力占优势,做液面扩展;凸弯月面,附着层分子分布较稀,分子间引力占优势,使液面收缩.
12.t2,τ2-τ1,A→B,固态,主要增加微粒的平均动能,Q=c1m(t2-t1);R→C,固液共存,完全用于增加微粒的势能,Q2=λm,C→D,液态,大部分增加微粒的平均动能,Q3=c2m(t3-t2).
13.2.5N/m.提示:前后有两个液面.
14.表面张力的拉引作用,液柱重力.
三、
153.5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气联锁保护培训课件.pptx VIP
- 视觉引导类应用总结( 包含详细的旋转中心计算公式).pptx VIP
- 鲁棒控制-01.ppt VIP
- 第一单元-第2课-《国色之韵》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专业自评报告.docx VIP
- 断路器及GIS多型号液压操动机构动作原理及故障处理方法.pptx
- 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pdf VIP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doc VIP
- GB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docx
- 2024年高考作文哲思化写作素材4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弗洛伊德、萨特).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