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民版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word学案1.docVIP

2015人民版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word学案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人民版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word学案1.doc

主备:李英 审核:侯丙锋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40 班级: 姓名(小组):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会维新任务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 考纲要求:戊戌变法 § 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康有为、梁启超等会维新任务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特点和失败原因 【 问 题 生 成 单 】 ※ 复习回顾: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产生:时间:19世纪60、70年代;原因: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企业的诱导②外国经济侵略促使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影响:为早期维新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初步发展:时间:甲午战后;原因:①列强的经济侵略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影响:为戊戌变法何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3短暂的春天:时间:1912—1919年;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⑤“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影响①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②也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一战后萎缩 4较快发展:时间:1927—1936年;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5沉重打击:时间:197—1945年;原因:①日本在沦陷区的掠夺②民国政府在国统区的掠夺和压榨。 6陷入绝境:时间:1945—1949年;原因:①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②官僚资本的挤压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捐税、滥发纸币④内战时期,政局动荡。 7恢复:时间1949—1952年;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政权,采取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允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业得到发展。 8改造:时间:1953—1956年,原因: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推进新课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从而导致中华民族的民族为佳加深。 2、同时,清振幅自身的通知危机也日益加深。(包含有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 3.、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4、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的维新思想的形成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5、“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6、维新派倡导成立学会、办报刊、兴学堂的活动,一方面宣传了维新改良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为维新变法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二、百日维新(1898.6.11—1898.9.21) 1、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即《上光绪第六书》)和保国会的成立(1898)。 2、百日维新的内容: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到1898年9月21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具体内容为: (1)政治方面:①告诫延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②鼓励官绅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③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④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制度等。 (2)经济方面:①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②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③设立铁路、矿务总局,估计商办铁路、矿业;④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⑤兴办邮政,撤并驿站。 (3)文化教育方面: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学堂;③鼓励私人办学,选派留学生到海外留学;④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⑤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4)在军事方面: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法练兵,还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3、对百日维新内容的评价: (1)进步性:①光绪帝的这些变法上谕,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②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局限性:光绪帝没有采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4、“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

文档评论(0)

pvw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