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在中国(草稿)--活动、法规与著述.pdfVIP

生命伦理学在中国(草稿)--活动、法规与著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伦理学在中国(草稿) ——活动、法规及著述 柯斌铮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技术的逐步深入社会,一种特殊的韵律——生命伦理学开始在世 界范围内唱响,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科学。20多年前,生命伦理学还属于边缘学科,受人冷落。而如 今,几乎没有一家医学院校不讲授此课,而且还设有众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20世纪80年代,这种 特殊的旋律,也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唱响,逐渐融人到中国社会生活节律之中。 无须对“生命伦理学”重述定义。医学的一切活动,都充满了生命伦理的内涵。从这个观点出 发,生命伦理的道理是伴医学而生的。开办医院,就是在为生命辩护。以建立医院,救治生命为例, 可有如下的大体叙述: . 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世纪),齐国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时,曾在齐国的都城设立 残废院,收容聋哑、盲人、跛足等残疾者,供给食宿,给予医疗。 从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发掘到的竹简“秦律”上可以看到,公元前三世纪,已经有为麻风病人 设立的“疬所”即秦朝官方收容、安置麻风病人的隔离所。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黄河流域干早成灾,瘟疫流行,汉朝皇帝下令“民疾疫者,舍空 邸第,为置医药”(《汉书·平帝纪》)。即在疫区藤出大房子,建立最早的集中收治传染病人的隔离治 疗所;东汉桓帝延熹五年(公元162年)时,皇甫规率领兵马,在甘肃与羌人作战,由于交通隔绝, 温疫流行,就随军设立类似野战医院的“庵芦”; 北魏(公元385—534年)时,高祖诏令设立救护医坊,“有废痼之疾,无大功之亲,穷困无以自 疗者,皆于别坊遣医救护……”(《魏书·高祖纪》)。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世宗下诏立 医瞎,并对医师治绩进行考核。“敕太常于闲敞之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 严敕医署,分师疗治,考其能否,而行赏罚。”(魏书·世宗纪) 晋代寺庙中许多僧侣精通医术,病人前往治病,病重或路远豹就在寺庙留宿。这种留宿性质的医 院,一般设在寺庙里,由僧尼主持,属于慈善机构,后来政府也开设了许多慈善病院。 隋唐(公元589—896年)时期的医院发展较快,遍及全国各地,初期称为“悲田坊”,后来改成 “病坊”,大多仍设在庙宇里;隋朝岷州刺史辛公义,为弘扬人道,以实际行动批判“一人有疾,即合 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的社会丑恶现象,救护那些无人照管坐以待毙的病人,他“遣人巡检部 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对众多的病人,辛 公义用自己的俸来迎医买药,从而使不少传染病人康复。据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卷二载,隋朝还 专门创立了隔离收容麻风病人的“疬人坊”,西京大兴善寺有关“疠人坊”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隔离病院纪录。 唐末,我国还出现了专门为病僧疗疾而设立的“延寿寮”。(宋陈肖严·《庚溪诗话》)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的医院规模较大,名称繁多,当时已经把医院看作一个重要的部门。 北宋时有“安济坊”,设置若干病房,具有医院的早期形式;京都还有“福田院”、苏州有“广惠坊” 78 等;宋神宗年间(公元1l世纪),苏轼在杭州做知府时,为病残而设的“安济坊”,是著名的贫民医 院,由政府派人与和尚共同管理。宋代还专门设有宫廷保健院(保寿粹和馆)和驻军医院(医药院)。 医院。元代军医院称为“安乐堂”。 鸦片战争前后,西医传人我国,建立了一些教会医院。清末维新运动以后,政府开始重视西医。 决定在北京建立中央医院。 医院2600所,病床8万张,而且74.8%集中在城市,医疗费用昂贵,城乡劳动人民很少有条件进医 院看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造和发展了旧医院,并且陆续新建了大批医院,使医院得到了飞 速的发展,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以医院为中心的城乡医疗网。到1999年,全国卫生机构有31.1万所。 医院床位达到292.8万张。 1933年,宋国宾著《医业伦理学》出版。鉴于当时世风日下,医德不兴,“同道之争论,医病之 纠纷,日充而不休”的状况,宋国宾深感“盖为名医易,为良医难”。为使医者“自尊其业”,立志致 力于医学伦理道德教育。为此,著《医业伦理学》由国光印书局出版第一版。阐发医生人格、医患关 系、同业关系和医师与社会关系的“规己之规”。“医家当具爱人好义之精神”。 1996年一1975年的十年“文革”动乱期间,对原有的卫生管理体制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