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之四.docVIP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之四.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之四.doc

25 、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一、自主学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歌一曲”指的是_ 的《 》。 2.《赤壁》作者杜牧,字 唐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 3、《过零丁洋》选自《 》,作者____,字____,又字____,自号____,___,____人,____(朝代)诗人。 4、《水调歌头》作者____,字____,自号____,______人,__代文学 家, “水调歌头”,是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____,字____,号____,____人,__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____。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 【背景介绍】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赤 壁》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1. 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4.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像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 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写出三句爱国诗词句子。 《水调歌头》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vw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