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杂病合为一书圣明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9. 吴氏对上焦温病的治疗,不取辛温、苦寒之品,而用辛凉之剂,轻清透琊,意在 “撤热保津”、“顾护其阴”:病入气、营、血分或气营两燔时,加重甘寒救津之品, 并创立雪梨浆、五汁饮等甘寒救液方剂;对中焦温病之热盛,治以甘寒靖热,如 白虎汤之类;对阴虚证治以甘寒养阴、咸寒增液,如益胃、玉竹麦门冬、增液等 汤,并辅以益气,慎用苦寒药物,禁用淡渗利水药,避免耗伤津液;对下焦温病, 由于温病后期邪少虚多,热邪侵入耗竭阴液,肝肾阴虚为必有之证,其殆疗应以 复肝肾之阴为主,扶正以敌邪。 3讨论 纵观历史,营卫之论源自《黄帝内经》“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难经》继 其后而秉其用,直书“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至汉张仲景,精思发微,以释其隐, 究阴阳之恒变,探动静之机微,在《伤寒论》中指出“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这 一“行”字,意义深远!仲景先师驾驶“经方”总的精神与原则即为“保胃气、存津 液、阴阳自和”。迨至清代,温病学说应运而生,创立了温邪袭人的“卫气营血” 传变规律,论述风格迥然,是继仲景之后营卫学说一大发展。吴氏的三焦辨证并 非简单地将病位分为上、中、下三焦,而是巧妙地将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的 内容融于其中,即先以三焦为纲,分上下之浅深,继以六经分脏腑经络之不同以 及以卫气营血分表里之次第,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辨证体系。卫气营血辨证与三 焦辨证之法虽为温病之辨证准绳,实则受到《伤寒杂病论》之启发,经千百年来 医家之共同努力,发展而成。 伤寒与杂病合为一书圣明论 吕志杰班光国李留建朱小静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 《伤寒杂病论》为“医圣”张仲景所著,全书系统总结了东汉及之前的医学成 就,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 的医学典籍,开创了热病与杂病辨证论治体系,展现了中医学的系统性、科学性 及其诊治特色。 《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其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约成书于东汉末 年 公元200--210年 。该书问世之后,由于战火连年、社会动荡等诸多因素, 原书散佚不全。直到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整理编次成册,名为 《伤寒论》。至此以后,又经东晋、南北朝分裂对立的局面,该书时隐时现。至 唐代,名医孙思邈撰写《备急千金要方》时,由于未能窥见此书的全貌,故仅征 引了该书的部分内容。直至孙氏晚年撰写《千金翼方》时,《伤寒论》全书之大 体方载于卷九、卷十之中,此为《伤寒论》最早的版本。到了宋代复经林亿等校 正,全书分为十卷,共397条,除重复和佚方外,计112方。现在通行的《伤寒 论》有两种版本,一是宋版本,一是成注本。宋版国内已无原刻本,只有明代赵 开美的复刻本,也称赵刻本;成注本是金·成无己注解的。 《金匮要略方论》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其搜集整理晚于《伤寒论》。 晋唐时期的著作《脉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 秘要》以及《肘后备急方》等都收录引述了杂病部分的内容,但均不完全。直到 北宋初期,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了《伤寒杂病论》的蠹本——《金匮玉函要略方》, 国家召集林亿等名医对该本进行删补校订,将杂病部分命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此即后世所谓的《金匮要略》,始与《伤寒论》并行,广为流传。 我们必须要探索和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当年的张仲景为何将伤寒病与杂病编 成一部书,而不编成两部呢?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实践的观点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实践论》 通过实践可以得知,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疾病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 外因,即外感六淫,或疫疠之邪,或金刃所伤,或虫兽所伤,或各种意外伤害等 因素所导致的急性病变:一类是内因,即内伤七情,或饮食失宜,或劳逸失度, 或房室失节等因素所导致的慢性病变;一类是内外相因,为既有内伤杂病,又有 外伤病邪。对如此既可分,又不可分的三大类疾病,是写成一部书,还是写成二 部书,或三都书呢?答案是:“合而论之则双美,分之而论则两伤”。张仲景的圣 明就在于此。 如果通读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并且融会贯通,就会发现这样一个 事实,即伤寒中有杂病,杂病中亦有伤寒。分述如下: 1伤寒中有杂病 应该认识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确实是以论述外感热病为主,但亦 不可否认的是,张仲景在论述伤寒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论及相关杂病的综合 治疗问题。例如:①伤寒条文中所论述的误用汗、吐、下导致的证候,有的是误 治造成的,而有的是在原有内伤杂病的情况下,因感受外邪而旧病复发或加重的 表现;②《伤寒论》条文中论述的许多兼证、变证、夹杂证等,实际上就是宿有 的内伤杂病证候;⑧《伤寒论》部分条文既不提“太阳病”,也不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