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4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随堂巩固(人民版必修2).docVIP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4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随堂巩固(人民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4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随堂巩固(人民版必修2).doc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4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随堂巩固 人民版必修2 1.(2014·邯郸)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工商业发展促进报纸产业多元化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答案]B [解析]通过报道秋瑾遇害的内容,使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故B项正确。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2.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 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没有把握题干的要求。题干问的不是变化的原因,而是根据材料概括发展趋势,因此B项错误。由材料表达的意思——中国近代妇女由受压制、受歧视到走向社会、为男女平等而斗争,可以分析得出当时的中国受西方平等思想的影响,社会越来越开放,所以C项正确。 3.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 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 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婚姻习俗的变化,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A、D两项与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B项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 4.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可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 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可以判断是电话。 5.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广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A、B、D三项材料中未体现,所以选C项。 6.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 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三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四,提炼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1)男尊女卑(或妇女社会地位低下)。 (2)就业机会增加;受教育机会增加;追求婚姻自由。 (3)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救亡图存的需要。 (4)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日益开放;人性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