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4年月 日)大家好!首先,十分感谢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能邀请我来参会,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管理者和保护者,我觉得今天这个会非常有意义,也很荣幸能参加这样的会。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想法体会。
我们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张家界的东南端,地处张家界、常德、怀化三地市交界之地。全村总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人口696人,其中土家族占90以上,182栋传统吊脚楼蔚为壮观,水碾、油榨房等土家传统生产生活器具保存完好,糊仓、层篓舞、扬叉舞、薅草锣鼓等土家农耕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是一个土家民俗风情浓郁,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主要做法
随着市场经济兴起,人们纷纷离家外出务工,发家致富后或家外迁或拆除传统民居新建现代建筑,很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因此遭到破坏甚至消亡,我村也面临同样的危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寄托了我们浓浓的乡愁,有我们割不断的血脉和文化,它们不应在市场化大潮中走向消亡,而是保护地更好。
为此,我村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致力于吊脚楼和土家民俗文化保护,并探索出了比较适合我村实际的“1233”保护发展模式。“1”即提升村民保护村寨的意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关键在人,重点在于村民自觉保护意识的提,我村为此在三个方面作了尝试。一是通过干部党员示范带头。统一村支两委和党员、组干部思想认识,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让大家带头保护好自家的民居、器具,保留传统工艺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带头给自己的家人、亲戚授课,做宣传,以此来影响带动左邻右舍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二是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宣传。每逢换届选举、党员大会、村组干部会议乃至春耕秋收动员大会,我们都会亲自授课或者请专家来开讲座,强调保护的积极意义,对做得好的农户及时提出来表扬肯定,还通过贴标语,写对联,挂横幅,制作宣传栏等方式,共同营造出良好地保护氛围,让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三是实行分片划组包干机制。由每个村两委成员联系1-3个组,借助平时上门核查低保、收缴新农合及宣传最新政策的机会上门座谈、宣传,让保护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同时还确立了村两委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结对帮扶和宣传机制,注重帮助解决困难群众在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百姓充分认识到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全村的共同意志,是真正的团结进步,自我认可,树立自信。如此一来,村民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意识自然而然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2”即严格控制现代建筑新建和传统建筑毁坏拆除行为。我村从2002年开始逐步加强对传统吊脚楼的拆除行为进行控制,利用建扶、支农等各种优惠政策和契机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老旧民居、生产生活器具的修缮加固以及基础设施整修改造,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上门宣传、异地新建、鼓励改建传统民居等方式控制新建现代行为。10多年来,我们的传统吊脚楼数量不降反增,现代,通过传统改造使其在风格上与全村建筑协调一致,使村落整体风貌保持和谐统一。“3”即加强民居、文化、生态三个保护。一是保护民居。传统民居是我村最珍贵的资源和历史文化载体,是整个村寨保护的首要对象。我村民居多建于明清及民国时期,老百姓起初无法理解保护“过时老古董”的意义,一些人在外挣了钱就想回村修楼房。为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咱们村干部不断地上门给村民解释宣传,有时候一户人家要上10多次门才有效果。十多年来,我们对全村182栋吊脚楼进行抢救性修缮,对于核心保护区内有代表性但损毁较严重的50栋进行了重点整修;组织对全村吊脚楼刷桐油,进行防潮处理,其中核心保护区88栋先后刷了两次;同时聘请传统工匠对吊脚楼进行封檐垛脊,恢复传统吊脚楼旧貌,传承古老建筑工艺;恢复土家传统生产生活器具,土家槽门、油榨房、水碾、筒车、旱碾等。目前全村特色传统民居户接近100%,土家吊脚楼和村寨古木、古树、古井、古木雕等一道成为村寨最为壮观动人的美丽风景。二是保护文化。三是保护生态。良好的生态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天然背景和自然屏障,我为此采取了在全村范围内实行封山禁伐,取消商品材采伐指标;大力植树造林,对全村公路沿线、山脊线以下的地域进行植树绿化;大力推广特种林木和药材种植,引进了黄柏、木瓜、杜仲等林木药材,扩大农民收入;全面实行禁渔、禁猎等措施有效加强了村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我们还通过定立村规民约将三个保护融入进来,通过采用奖励保护,惩罚破坏的机制,让大家共同遵守约定,更好地促进保护工作。“3”即以合作社、公司运营、土地流转三种形式合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利用促保护。
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我村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批准为首批“中国”,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