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导论0.ppt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伯伦,28岁时提交的博士论文,后来变成《垄断竞争理论》: (2)1933,罗宾逊夫人,不完全竞争理论 张伯,垄断竞争理论 琼.罗宾逊夫人,30岁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探讨了垄断市场需求特征、垄断企业的成本、垄断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以及多厂垄断和双边垄断等。 -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 -分析了产业内的市场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企业的关系问题; -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观点对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与强化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迈克尔 波特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 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S(structure,结构) C(conduct,行为) P(performance,绩效) 简称SCP范式 德姆塞茨(H. Demsetz)、波斯纳(Posner)、麦吉(Mcgee)、布罗曾、科斯、阿尔钦等 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无需干预。 芝加哥学派对美国反托拉斯活动和政府管制政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治.施蒂格勒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1968年,施蒂格勒(J. Stigler),《产业组织》,芝加哥学派、 效率学派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 在芝加哥学派形成的过程中,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波斯纳(R. Posener)为代表的学者们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法学家与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经济学家们共同合作,应用价格理论对反托拉斯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的重大转变,而且推动了新兴边缘学科——法学经济学的诞生。 另外,施蒂格勒、德姆塞兹和佩尔兹曼(S.Peltzman)等人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这一分析的结果是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植草益 可竞争理论或“进退无障碍理论”( Contestability??Theory,Baumol等,1982):特定的市场结构不一定导致特定的市场绩效 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sunk??cost)等概念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对贝恩(哈佛学派)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而在于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 (5)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新产业组织理论 罗纳德.科斯,1991诺贝尔经济学奖 道格拉斯.诺斯,1993诺贝尔经济学奖 交易费用理论或新制度产业经济学(科斯,诺斯,德姆塞茨,威廉姆森,阿尔钦,张五常等) 该学派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引入交易费用理论,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的传统观念,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企业(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博弈论:丰富了对市场行为的分析,一种思想,定量化。 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 泰勒尔(法国),1988年,《产业组织理论》 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 约翰.纳什,海萨尼,泽尔腾 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新奥地利学派(维也纳学派 ) 主要代表人物:米塞斯、哈耶克、梅耶、斯特里格、哈伯勒、摩尔根斯坦 等 其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这与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取向、芝加哥学派的市场绩效取向截然不同,它事实上就是产业组织学中的行为学派。反对主张国家调节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竭力鼓吹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势力而诽谤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通向奴役的道路》 《致命的自负》 《法律、立法与自由》 威廉.配弟-克拉克定理:劳动力结构在三次产业间配比变化 库兹涅茨(71诺奖):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各产业(AIS)间分布变化 列昂惕夫 (73诺奖):投入产出分析法 刘易斯(79诺奖):二元论 霍夫曼定理 罗斯托主导部门理论 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理论、 筱原三代平二原则等 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理论 2、 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 (暂时不讲,放后面章节讲)

文档评论(0)

dzzj200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