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语言的美学风格.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讯语言的美学风格.doc

通讯语言的美学风格.txt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多棵树,有钱的时候莫忘路,缺钱的时候靠靠树,幸福的时候别迷路,休息的时候靠靠树!通讯语言的美学风格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重要新闻文体,大概相当于西方的特稿。通讯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是因为它有着其它新闻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而把审美引入新闻的谱系,对新闻进行美学修辞,一度受人们的质疑。人们担心对新闻进行审美,在提升新闻美学价值的同时,会遮蔽新闻价值。 在美学的层面上,新闻实践凭据感性不断为自己扫清前进的道路,开拓新闻审美的疆界,同时对新闻所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学理探索也在紧紧跟进。这种探索一方面试图对新闻的美学运作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又尝试对新闻的美学追寻进行新的启迪。美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且有自己的方法论;文学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因而它虽然是一门独立科学,但在方法论上必首先与美学的方法论相关。从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观来看,文学美学就是对文学现象所进行的本体论研究,所以它是文学的美学。通讯语言的美学是文学美学中的一种,所以通讯必须联系实际。实践与理论在历时和共时空间内充满生机地互动,生成了新闻审美动态的、开放的生态景观。而通讯在众多新闻文体中是最有文学性的,也是最有审美性的,因此对于中国通讯语言美学风格就完全显得有必要让我们去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通讯语言的美学风格的发展进程 通讯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也是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的雨露孕育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体裁。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优秀的历史散文《左传》和《史记》,它们记叙了许多人和事,而且描述细致、形神兼备、生动有趣,其写作风格对后人的影响甚大。到现代,经过黄远生、周恩来、瞿秋白等人的发展,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奖”的设立,通讯语言的风格逐渐成熟。中国新闻奖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常设新闻奖,1990年首次评选,每年评选一次。从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的通讯作品来看,其语言美学风格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90年第一届到1999年第九届为第一阶段,主要体现出通讯语言的真实平淡;而从2000年第十届到至今则为第二阶段,重在体现出了通讯语言中简约时尚。不通时期的特点反应了特定阶段通讯的写作要求,更反应了读者的阅读需求的内在变化。 (一)用真实平淡书写挚情 文学的真,不是生活现实的“平移”,而是人生理想的反照。饱含真情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体现的是传统的通讯特点——平淡之中寓真情。没有采用任何的夸张和渲染,只是淡淡写来,但每一个字都饱蘸着深情。例如1992年第二届“中国新闻奖”的通讯一等奖获奖作品《洪泽湖不会忘记》(1992年7月6日《新华日报》),用新闻评委彭朝丞的话来说,是一篇神形皆备、饱蘸激情的好通讯。整篇通讯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以血人不下火线、盐水瓶挂在扁担上、风雨中拆房护堤等十余个典型、生动、有情节的事实,组成一个个夺人心魄、催人泪下的特写镜头,突出地、立体地再现了洪泽儿女用血肉之躯战胜洪魔的英雄事迹。 1994年第四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获奖作品《战士义勇非凡 人民恩重如山——某红军团班长徐洪刚勇斗歹徒负重伤之后》(1994年8月17日《解放军报》)中的一段话: “车辆颠簸、空间狭小,一歹徒突然从身后抱住徐洪刚,向他的胸腹连刺14刀,鲜血迸涌,肠子流出体外50厘米,徐洪刚一边用背心捂着肠子,一边从车窗跳下,招呼人们追赶逃脱的歹徒……” 这篇通讯用语比较真切朴实,没有堆砌死语言,而是注重挑选最富于表现力的动词,从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一切感受上叙述事实,使人物、环境、气氛和情节都“活”了起来。 (二)用简约时尚显露美感 文学的“真”,并非是与现实毫不相干的感情寄托,而是由生活的“真”凝练的感情升华。简约时尚的手法具体的说就是运用散文的方法写通讯,使读者在阅读时品尝到美的韵味。用“过程论”的手法和眼光、角度报道内容,既反映了当下的丰富性,又反映过程的来龙去脉,剖析问题但不作结论,具有悬念,让读者阅读作品,像品味通俗文学作品一样获得美感。其次是用散文笔法表达,带情韵以行、十分感染人。再次是散文结构形式的运用,让通讯的叙事语言舒放、松动、章法自如,不拘格套、能放能收、“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②],让读者读其语言有一种轻松的美感。 修饰以后的通讯语言往往更有文采,这对于通讯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看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获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2001年2月5日《光明日报》)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